【摘要】 目的 探讨标本条形码系统在护理工作的应用。方法 应用条形码系统对检验申请、标本采集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了解在工作效率、差错率和实用性等方面是否有提高。结果 应用条形码系统后,流程环节清晰,改善了工作效率,标本合格率提高。结论 实施条形码系统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促进和改善作用。
【关键词】 条形码;标本;护理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1]。但传统的手工申请模式存在效率不高、易发生差错和标本遗失率高的问题。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和条形码标本管理系统,实现检验标本的科学管理,做到流程清晰、差错易查、操作方便,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确保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2,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程序 惠普(HP DL-580)服务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终端工作站300台。LIS采用西衡检验信息系统。
1.1.2 医院规模和检验仪器 医院开放床位数为800张,年门诊人数5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1万人次,联网检验仪器22台。
1.1.3 申请项目的设置 根据检验项目、检测实验室,将400余项目进行归类,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门诊临检、急诊、血液流变、血库、核医学、中心实验室和体检。
1.1.4 标本容器分类 根据标本要求分为不同种类,如血常规采集采用紫色EDTA-K2抗凝管、生化标本采用红色促凝管等。
1.1.5 标本条形码 条形码采用国际通行的交叉25码,大小为50mm×30mm,条形码信息标签的内容及含义,见图1。包括:(1)条形码图形及对应10位数字,表示LIS数据库中对应信息;(2)患者姓名、性别、病区床位号、住院号/门诊号;(3)采样容器和采样量;(4)实验室区别标志,如五角星代表生化实验室,三角形代表免疫实验室,十字形代表微生物实验室;(5)实验室和仪器分类标志,采用实验室代码+仪器代码方式;实验室按照通用或拼音代码如急诊(J)、生化(S)、免疫(M)、微生物(W)等;仪器代码根据实验室仪器自行设定,如S1代表生化实验室的BAYER 1650生化分析仪;(6)具体项目缩写,采用中文或英文缩写,如“乙肝表面抗原”简写为“HBsAg” 。图1
1.2 方法
1.2.1 检验申请 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后,执行护士在护士工作站打开检验操作系统完成检验电子申请。
1.2.2 标本采集 检验科调取LIS服务器中的申请并统一打印条形码分发到病区,病区护士核对后粘贴在容器上,打印出所有待采样标本的医嘱清单,移交给下一班护士,由下一班护士带上清单和标本容器至患者处,再次核对无误后采集标本。急诊标本则采用电子申请后输入备用的空白条形码数字,并将此条形码贴在容器上,即刻采样送检。
1.2.3 标本运送 由病区或检验科工勤人员运送至检验科,检验人员核对标本质量,并严格执行签收制度。
1.2.4 标本接收 各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在本地工作站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标本条形码,读取患者信息和申请信息并完成计费工作。
1.2.5 结果反馈 实验室完成检验和复检后,由实验室主管审核结果后在医院LIS系统发布,临床可在医生工作站上实时查询检验结果。
2 结果
采用条形码系统后对护理人员的影响:(1)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根据医生医嘱手工开具申请单的模式,不必每天填写大量申请单,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2)护士根据条形码上的患者信息和检验信息进行标本采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护理人员填写申请单时字迹潦草而发生的误采和漏采,降低了差错率;(3)严格根据条形码上采样容器和采样量进行操作,提高了标本的合格率,也避免了重复采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4)通过对标本采集全过程的标准化,既保证了检验质量,又确保了服务质量;(5)最重要的是,通过检验信息的院内共享,使临床能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指标的变化,及时地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3 讨论
条形码系统的实施解决了护理人员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标本质量和操作差错。通过条形码对标本容器和标本量进行提示,结合护理和检验的互动交流和培训,为标本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随着真空采血技术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标准化容器的应用,标本质量将不再成为护理和检验的矛盾焦点,而成为合作提高的平台。通过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化实施,以及条形码系统对标本状态的监控,实现有错可查、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从而保证了医院整体诊疗体系的健康运行[4]。
参考文献
1 沙琼,顾敏敏,孙晓敏,等.无纸化条形码检验操作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04,4(3):56-57.
2 陈斌,李刚荣,府伟灵,等 条形码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05,34(4):503-505.
3 万海英,金骑兵,李冬,等. 适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31-533.
4 李向阳,李建宏,陈小剑,等. 检验项目的条形码管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