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磊,哈丽君,王军,王大卫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 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72 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和无冠状动脉扩张组,对其年龄、性别、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血脂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2 例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26例(占36.1%),无扩张者46例(占63.9%);两组患儿年龄、PLT、CRP、ESR、白蛋白、血钠(低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以下PLT、ESR及CRP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及血钠浓度低是CAL 的高危因素,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有助于KD 的诊治及对预后。
【关键词】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
川崎病(KD) 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到中等动脉,冠状动脉损害(CAL)及严重程度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现对本院7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冠脉病变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9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72例确诊为KD的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新修订的KD诊断标准[1]。男50例,女22例,男:女为2.27: 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0岁,其中≤1岁27例(37.5%),≤3岁51例(70.8%),&>1岁45例(62.5%),平均年龄2.17岁。根据急性期彩超结果及冠状动脉诊断扩张标准[2]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扩张组(CAL)46例,男 31例,女 15例,年龄 6月-10岁,平均 23个月;发热时间2-15d,平均 5.41d。无冠状动脉扩张组(nCAL)26例(36.1%),男 15 例,女 11 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16个月;发热时间3-16d,平均7.12d。所有患儿均处于急性期。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总结分析KD 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及测定C-反应蛋白、血沉、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心脏彩超测量冠状动脉内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年龄与性别:
发生CAL 3岁以下23例占31.9%,3岁以上3例占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CAL男16例(22%),女10例(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05)。
2.2两组患儿血钠的比较:
CAL组血钠浓度&<135mmol/L17例,占 65.4%;nCAL组血钠&<135 mmol/L18例,占3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P&<0.05)。
2.3两组患儿PLT、CRP、ESR的比较:
见表1。表1两组PLT、ESR、CRP等指标的比较
2.4两组患儿血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比较:
见表2。表2两组血脂的比较
3讨论
本资料显示, CRP升高明显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也较高,提示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扩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沉被认为是反映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之一, KD患儿血沉明显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本资料显示CAL组的血沉明显高于nCAL组,提示血沉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KD患儿白蛋白普遍下降,CAL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显示,CAL组低钠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内外有研究认为血钠小于135mmol/L为KD并发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3],与本组结果相符。
有研究发现,KD患儿血脂会发生变化,其中TG、TC、LDL-C增高, HDL-C降低,且发生CAL时血脂的这种变化持续存在。本资料对比CAL组与nCAL组血脂,无统计学意义,未显示血脂变化与KD时CAL发生有关。其原因可能是KD以冠状动脉为中心的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疾病,与血脂变化引起的冠脉病变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但由于本资料只是单纯对比CAL组与nCAL组血脂,并未做持续性血脂变化监测,故不能完全否定KD时血脂变化与发生CAL有关。因此,血脂变化是否可预测冠脉远期病变有待更多资料的分析。
综上所述,年龄3岁以下、PLT、ESR及CRP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及血钠浓度低是CAL的高危因素,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有助于KD的诊治及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Ayuswa M, Sonobe T, Uemura S, et al.Revision of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 (the 5th revised edition)[J]. Pediatr Int ,2005, 47(2):232-234.
[2]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4.
[3]Muta H,Ishii M,Egami K,et al. Serum sodiu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Cardiol,2005,26(4):4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