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376 日期:2025-10-2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 对50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结果,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42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5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有3例发生轻度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的骨盆骨折可作为临时固定,做为最终治疗也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外固定器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1]。其死亡原因,早期主要是失血性休克造成。因此,及时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是控制出血、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做为最终治疗也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50例骨盆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经验给予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本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其中儿童7例),年龄4~60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6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11例,合并尿道损伤15例,膀胱损伤4例,骶神经损伤3例,四肢骨折7例,脑外伤3例,脊柱骨折4例。骨折类型: Tile B型骨折37例,Tile C型骨折13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首先抗休克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手术治疗,Tile C型损伤,术前均行股骨髁上骨牵引,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床边摄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待纵向复位后手术。手术一般患者仰卧于X线透视手术台。治疗分为两组:成人组和儿童组。于髂前上棘和髂嵴,标出5~7cm弧形线作为进钉点。如骨盆移位,需考虑复位后髂嵴的位置,以防皮肤张力过高。切开皮肤,暴露髂嵴1cm,用3.5mm钻在髂嵴上距离髂前上棘1~1.5cm处钻孔,钻头的方向与人体矢状面成25~40°,向尾侧倾斜10~15°,钻入髂骨30~35mm。第一孔位于髂前上棘后方约1cm处,第二孔分别相隔2~3cm,通常每侧放置2根(近年我们第二孔通常放置髂前下棘处),钻孔后将直径5mm的外固定螺钉(180~250mm)拧入螺钉4 cm(儿童使用直径3~4 mm外固定螺钉)。用横杆固定两侧螺钉,透视复位后用加压螺杆固定。术后卧床6~8周。

  2 结果

  术后42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5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有3例发生轻度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治愈。B、C型骨折患者术后6~8周进行部分负重活动。复查时拍摄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测量术后X线片上骨折移位的最大距离,按照Tornetta等的标准[1],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5 mm 为优,5~10mm为良,10~20 mm为可,&>20 mm为差;本组优27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36/42)。根据Cole[2]等提出的骨盆骨折效果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价,内容包括功能性疼痛、客观性疼痛、活动状态、体格检查结果;本组优18例,良1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8.9%(33/42)。

  3 讨论

  骨盆骨折合并性失血性休克发病率高达35%~65%,死亡率高达44%~64%[3] 。失血原因主要为多发性出血,髂内血管分支破裂,盆腔静脉丛破裂,骨折断面松质骨渗血。耻骨联合分离&>3cm骨盆腔容积可成倍增加,盆腔内压力下降,进一步加重出血倾向。骨盆外固定可以稳定骨盆使骨折复位可减少出血,同时可以缓解疼痛,降低死亡率,而且还能为盆腔内其它脏器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组有7例为儿童骨盆骨折,由于与成人的受伤机制不同,生理解剖结构不同,损伤严重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儿童的骨盆骨折的治疗还有争议。有专家[4]主张儿童骨盆骨折为独立的骨折形式,不应附于成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应分为成熟组和不成熟组。不成熟组标准为Risser征0级,其他骺板开放。成熟骨盆的标志是三角软骨闭合,而不管其他骺板情况,包括Risser征。但多数人主张分儿童骨盆骨折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类型[5]。对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积极的手术方法治疗,包括外固定支架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组患儿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有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术后可根据骨折位置进行调整,可有效地减少骨盆容量而产生对腹膜后血肿的填塞作用控制出血,有利于合并伤的进一步诊断和处理,但也应该注意安装外固定支架并发症的发生。常见有钉道感染、螺钉松动、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多数与螺钉位置和螺钉—骨接触区相关[6]。操作应该注意打孔后用细的克氏针探查孔的四壁是否为骨性组织,只有在四壁为骨性组织的孔内放置螺钉才是可靠的,否则不能放置螺钉。近几年我们第二孔多采用髂前下棘拧入螺钉,使螺钉更稳定。总之,外固定支架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固定技术。

参考文献


[1] Tornetta P, Matta JM. Outcome of operatively treated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disruption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6, 329:186-193.

  [2] Cole Blum DA, Ansel LJ, et al. Outcome after fixation of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6, 329:160-179.

  [3] Rie mer BL, Butlerfield SL, Deamond DL, et al. Acute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juries to the Pelvicring: the role of early Patient mobilization and exiernal fixation[J]. J Trau Ma, 1993, 35: 671-675.

  [4] Silher J, Flynn JM. Changing Patt- ems of Pediatric Pelvic Fractures with skeletal maturation; Implica- 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J Pediatr Orthop, 2002,(1): 22.

  [5] 蔡迎, 戴祥麒. 小儿骨盆骨折[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 26: 386- 387.

  [6] Palmer S, Fairbank AC, Bircher M.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external fixation of Pelvic fractures[J]. Injury, 1997, 28: 649-65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