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苑辉 张尚伟 陆彩英
婴儿功能性肠梗阻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基层社区常常被误诊的疾病。此病与成人肠梗阻不同,往往无肠鸣音亢进,亦无明显痛、吐、胀、闭,常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安,甚至延误病情致病情加重。我所接诊的患儿一般1至4天出院,为许多家庭解除难题。现对我院2010年的10个月168例病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儿168例,男82例,女86例;年龄3天-3个月,平均21天。其中哭闹154例,腹胀148例,肠鸣音减低150例。所有病例经立位腹平片均有气液平面。
1.2治疗方法:对所有病例采用开塞露灌肠5-10ml,一方面软化大便,更重要的是刺激肠壁蠕动,灌肠同时按摩腹部,用蘸石蜡油的棉签轻轻扩肛,即刻排出大便和气体,很快缓解患儿症状。禁止大量液体灌肠,否则患儿哭闹加重,可能会引起肠扭转、肠套叠。必要时半天后再次开塞露灌肠,之后可以腹部热敷(暖水袋或理疗灯),另加强护理防感染,合理喂养,即一次性吃饱。对伴有大便常规异常者,肠梗阻缓解后,可加用思密达半袋,温盐水10ml灌肠,保护胃肠粘膜。
脱水者可补液支持治疗。此病治疗时不需禁食。此病大便较多,排气时即排便,次数多,量少。治疗禁肌注止痛剂,尽量不针灸腹部,以免延误掩盖病情。以上治疗方法立竿见影,效果显著。
2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立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好转:症状好转,气液平面较前减少;无效:症状好转,气液平面仍存在,但较前好转。
2.2结果:168例中,治愈160例(95.24%),好转7例(4.16%),无效1例(0.59%,分析原因为家长不配合而自动出院),总有效率99.41%。起效最快灌肠1次,一般2-3次治愈。
3讨论
婴儿的护理与喂养对孩子很重要也很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家长往往对刚出生的孩子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护理和喂养,以为孩子一哭即饿,即喂,致使患儿消化不良,胃肠道得不到休息,愈哭愈喂愈胀,愈胀愈哭愈喂,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儿胃肠功能失调引发本病。故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对准妈妈掌握好正确的喂养姿势与方法,防感染及受凉;对医务工作者应明确病因正确处理,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婴儿功能性肠梗阻的病因与治疗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