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7075 日期:2025-10-0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了解已婚妇女自1999年起开展妇女健康普查后生殖道感染状况与分析。方法 对1999、2005年度已婚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结果 1.1999及2005年度RTI患病率分别为49.71%、50.98%。2.RTI患者中有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71.11%、71.63%;无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21.54%、23.74%。结论 从1999年度与2005年度RTI的患病率来看,RTI仍旧是育龄妇女常见且多发病,我中心针对妇女多发的RTI情况干预效果是有效的。

【关键词】 已婚妇女 生殖道感染(RTI) 健康普查

  妇女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严重影响着妇女健康,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使RTI患病率较高。计划生育部门制定的生殖健康监测手段,使广大城市地区育龄妇女对于RTI的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已婚妇女自开展健康普查后的RTI状况,对1999、2005年度丹东市振兴区所属育龄妇女的RTI状况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1999及2005年度在本中心进行妇女疾病健康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除外经期和孕期妇女)。

  1.2 目标疾病[1]

  1.2.1 常见RTI 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

  1.2.2 性病[2] 淋病、尖锐湿疣。

  1.2.3 宫颈炎 宫颈肥大、宫颈靡烂、宫颈息肉、那氏囊肿。

  1.2.4 附件炎症。

  1.3 调查方法

  1.3.1 采用统一生殖健康档案,妇科医生和临床检验医师均为固定人员。

  1.3.2 妇科医生负责临床检查,采集标本,填写生殖健康档案,临床检验医师负责实验室检查。

  1.3.3 实验室检查[3] 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涂片法;尖锐湿疣:醋酸白试验法;淋病:革兰氏染色查菌。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被调查妇女RTI患病情况

  各种疾病的患病情况病种及构成比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及宫颈息肉有显著性差异。1999年度与2005年度宫颈糜烂与慢性附件炎患病率都居RTI的前列。

  表1 RTI的病种及构成比分析 病种1999年度病例数

  2.2 被调查妇女各年龄组RTI患病情况分析 <30岁年龄组及≥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被调查妇女中RTI患者症状分析 被调查妇女自觉症状无症状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有症状者,见表3。

  2.4 RTI患者就医情况 有症状者的就医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的就医率,见表4。表2 1999及2005年度各年龄组RTI患病情况 年龄1999年度参加人数患者数患病率%2005年度参加人数患者数患病率 表3 RTI有症状与无症状的比例分析 年度患者数有症状者%无症状者%1999230595941.60134658.3920052408113542.98137357.02

  3 讨  论

  李心冰,等.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2月,29(1)我中心自1999年起开展对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并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宣传教育,针对妇女常见疾病给予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指导。从1999年度与2005年度RTI的患病率来看,RTI仍旧是育龄妇女常见且多发病。通过对病种的分析,发现外阴炎及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有所下降。说明我中心针对妇女多发的RTI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宣传及治疗,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但2005年宫颈糜烂与宫颈息肉患病率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有:无症状者比例都较高;部分患者相信药品广告宣传;部分患者想治疗,但一听是小手术,恐惧害怕而放弃治疗;治疗时机多选在经期后1周内,发现疾病时不符合治疗时机到下一周期放弃治疗,这样使其患病率上升。说明今后在宫颈疾病的治疗上要采取有效可行的宣传,以降低患病率。另外被调查妇女各年龄组RTI患病情况分析,≥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较<30岁年龄组高,一是由于≥50岁年龄多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抵抗力较低容易患病;二是其观念比较保守不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被调查妇女中RTI患者症状的分析,自觉无症状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有症状者导致就医数减少;不规范的各种医药广告误导患者使就医率低,特别是某些医疗单位利益驱使高额收费滥用药品,造成生殖道菌群失调,使治疗更加困难。

  通过本中心对1999及2005年度RTI感染状况分析,说明开展RTI干预工程是有效的,但是任务相当艰巨。本调查对我们在今后的工作方向给予指导,应继续强化生殖道感染干预手段,提高妇女就医意识。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

[2]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7.

[3] 王鸿利.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