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压氧舱 细菌污染 空气消毒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繁多,菌种也复杂,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高压氧舱进行空气微生物检测,连续两年每月检测2次,(消毒前、消毒后),有时不定期增加检测,共96次,根据实际检测数量统计,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对大高压氧舱(容积为36.84m3)和小高压氧舱(容积为6m3)进行空气采样监测,分为消毒前、消毒后。
1.2 采样及空气净化方法
空气采样按暴皿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采样高度距地面1.5m,打开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5min,然后关盖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h,计算菌落数,监测期共24个月,共3840个平皿。每次采样时间消毒前为上午9:00,患者进行医疗活动前;消毒后为下午3:00,患者进行医疗活动后。布点方法大高压氧舱面积&>30m3,设4角及中央5个点。小高压氧舱对角线设内、中、外3点,内、外两侧距墙1m。空气净化采取以下3种方法:用消佳净泡腾片配制的消毒液(有效含氯量500mg/L)擦拭桌面、窗台及地面;清水擦拭桌面、窗台及地面后在用3%过氧乙酸喷洒(8ml/m3);空气消毒剂喷洒(3%醋酸氯乙定5ml/m3),30min后采样。
1.3 评价方法
应用肉眼直观和直接压片法,镜下分离鉴定,分别记录细菌种类。结果判定依据GB15982 1995环境类别标准[1],其中Ⅲ类标准≤500cfu/m3。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m3)。
2 结果
2个高压氧舱共放置3840个平皿,收集菌落518株,结果显示,大高压氧舱消毒前的菌群数量平均值为525.2cfu/m3,超出Ⅲ类标准≤500cfu/m3的标准规定,消毒后的菌群数量平均值为96.8cfu/m3符合规定标准。小高压舱消毒前的细菌群数量平均值为368.4cfu/m3,消毒后菌群数量平均值为54.2cfu/m3,符合规定标准。从细菌的菌种来看,大高压氧舱内含有葡萄球菌、四联球菌、G棒状杆菌、微球菌、G+链球菌、枯草杆菌、孔氏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毛霉菌;小高压氧舱含有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变形杆菌、毛霉菌。用消佳净泡腾片配制的消毒液擦拭桌面、窗台及地面;清水擦拭桌面、窗台及地面后再用3%过氧乙酸喷洒;空气消毒剂喷洒,三种方法进行空气净化都达到了预期的消毒净化效果。
3 讨论
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占传染病中各种传播方式的首位。医院病区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各种病原微生物都可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造成威胁,环境中空气微生物的含量更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2]。此次监测的结果显示,大高压氧仓环境中的细菌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杆菌。葡萄球菌的大量存在将可能引起院内感染,也超出规定的标准,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据计算,成年人即使在安静状态下,每日亦需吸入10m3空气,为其摄入食物和水总量的10倍[3]。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极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大多都是脑瘫、脑梗塞、脑出血等等的病人,病人免疫力低下, 抵抗力差,更易受空气中微生物的感染。本次调查显示,大高压氧舱空气微生物情况较严重,提示我们应当加以控制。医院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来源[3]主要有:人体排菌(咳嗽、打喷嚏或谈笑时,口腔、鼻孔可排出很多微小飞沫,包含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及病原微生物),医疗活动和医院内环境卫生状况。高压氧舱是一个密封的舱,自然通风差,容积小、病人多、流动性大,因此舱内要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应按时通风换气,消除不良气味,保持空气新鲜。优美的环境可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也是提高医护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能调节病人的情绪,我们采用在稳压吸氧和休息时,给病人播放专业音乐人创作的舒压轻音乐,使病人情绪得到放松,暂时忘记病痛,消除顾虑,缓解紧张的心情。要改变目前高压氧舱的状况, 我们可以采用控制污染源、物理通风、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消毒等多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刘嵩,李冰,冯曙琴,等.医护值班室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2):25-26.
[3]林立旺.医院内空气细菌污染来源及消毒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