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V-C、PⅢNP、LN联合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249 日期:2025-09-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0例健康者、50例脂肪肝、50例肝硬化患者的HA、IV-C、PⅢNP、LN。结果 脂肪肝组以及肝硬化组的HA、PⅢNP、IV-C和LN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水平升高,联合检测HA、PCⅢ、IV-C和LN含量可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实质损害的程度,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检测 肝病 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在国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肝纤维化是肝脏弥漫性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它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过多或降解不足的直接后果,是许多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防治是国内外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有效对患者及早诊疗,我们分组进行HA、IV-C、PⅢNP、LN联合检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各50人。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3±16.4)岁,所有肝病患者均经病史,体征,化验及影像学资料确诊。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ml,分离血清后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  
  1.2 研究方法 HA、PⅢP、Ⅳ-C、LN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HA、PⅢP、Ⅳ-C采用LN采用上海贝西公司肝纤维化系列检测试剂盒。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q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各组间肝纤维化系列的比较结果见下表。脂肪肝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V-C、PIIINP、LN、HA、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组与脂肪肝组相比较,上述指标亦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HA、Ⅳ-C、PⅢP血清水平逐渐升高。
各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x-±S)
组别例数IV-C(ug/l)PIIINP(ug/l)LN(ng/ml)HA(ng/ml)
对照组(1)5040.4±14.02.96±0.96110.1±23.853.1±16.8
脂肪肝组(2)5092.9±25.2▲7.69±2.71◆168.2±33.4▲194.9±36.1▲
肝硬化组(3)50186.6±71.0▲26.5±13.9◆279.5±81.4▲621.5±194.8▲
注:与上组相比较 ▲P&<0.01; ◆P&<0.05   3 结论
  慢性肝病经由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乃至发生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甚至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此,肝纤维化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病人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献报道[1]测定肝纤维化特异性最强的是HA,敏感度最高的是IV-C, HA、IV-C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好,HA、IV-C是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较可靠指标。目前认为HA是由间质细胞合成、分泌的,它反映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和肝脏损伤程度。IV-C、LN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在细胞黏附、分化和基因表达起重要作用;IV-C与LN在肝硬化早期常沉积于Disse间隙。其血清含量与肝组织汇管区和小叶内炎症相关,与肝纤维化程度平行[2]。LN血清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及门脉-肝静脉压力梯度有关[3]。PⅢP是Ⅲ前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后被肽酶切下的N端肽,故其水平升高可反映肝脏纤维增生活跃。随着慢性肝炎及肝纤维病程的进展,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血清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故多数学者认为血清HA、PⅢNP、IV-C和LN的联合检测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HA、PⅢNP、IV-C和LN在临床上已经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非侵犯性的血清学指标得以应用,但尚未普及,目前,病理学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为有创性检查,不便于反复进行,使其的推广与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人们寻找无创的最佳联合检测方法来校准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这对判断病情的轻重、观察病情的进展、药物的疗效以及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我们的试验表明,联合检测HA、PCⅢ、IV-C和LN含量可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实质损害的程度,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应在临床加以重视。
参 考 文 献
[1]郑敏.ROC曲线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25-227.  
[2]周永学.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4.  
[3]贾继东.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2,19(4):244-246.
[4]李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照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3):155-15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