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171 日期:2025-08-24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综述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阻止或延缓HF的发生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抗HF药物。由于HF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单一环节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中医药防治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给抗HF的中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多途径、多靶位、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在抗HF方面显示了独有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前景。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HF的实验研究作一概述。

  1 减轻肝细胞炎症

  HF是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高氏等[1]采用CCl4诱导大鼠HF,以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得到改善。吴氏等[2]研究表明,抗肝纤1号方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CCl4致HF小鼠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脯氨酸(Hyp)含量。张氏等[3]研究发现,三七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性HF大鼠血清ALT、HA、LN、Hyp,使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

  2 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HF的始动环节。肝细胞增殖在慢性肝病中对维持肝功能起重要作用,且与其预后直接相关。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细胞损害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周氏等[4]研究了中药复方软肝冲剂对肝硬变过程中细胞周期DN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软肝冲剂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HF、肝硬变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p21在细胞增殖周期性的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关。蔡氏等[5]建立免疫性HF大鼠模型,探讨了鳖甲煎丸的抗HF作用。结果显示,鳖甲煎丸能明显降低血清HA、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能促进白蛋白合成和肝细胞再生,抑制胶原合成与分泌,阻抑HF过程。

  3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

  在HF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的增生与激活并向肌成纤维细胞(MFB)的转化是HF发生的关键环节和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不断分裂增殖,合成大量ECM,并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抑制ECM的降解,造成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形成HF。胡氏等[6]研究了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免疫性HF的预防作用及其对HSC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丹芍化纤胶囊能增加大鼠尿Hyp的排出量,显著抑制HSCs的增殖,减少活化HSCs的数量,减轻HF程度。杨氏等[7]的研究表明,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可明显阻滞HSC从G1期向S期的进行,造成G1期细胞堆积,阻滞DNA合成和复制,抑制HSC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周期素D1的表达。马氏等[8]用体外抗纤维化实验,发现复方861可抑制活化HSC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在肝脏内的沉积。

  4 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

  ECM作为细胞的支架,不仅具有连接和支持细胞组织的作用,而且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粘附和表型表达等生物学过程。ECM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是HF形成的生化学基础。胶原是ECM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反映HF和肝损害的定量指标。舒氏等[9]以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HF模型,发现姜黄素治疗后,大鼠HF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HF评分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且这种效果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表明增强胶原纤维降解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马氏等[10]的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CCl4 HF大鼠模型的HF,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张氏等[11]研究了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大鼠HF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乌梅丸可显著减少免疫损伤性大鼠HFα1(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性大鼠HF作用。张氏等[12]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能减轻模型大鼠HF程度,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

  5 抗氧化作用

  目前,几乎所有临床和实验性HF都证实与氧化应激(OS)有关[13]。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释放出脂质过氧化物(LPO),通过旁分泌作用激活HSC,激活后的HSC经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维持活化,从而导致胶原基因转录上调。宣氏等[14]以CCl4中毒为主,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制大鼠脂肪性肝炎及其HF模型,研究了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HF的作用。结果显示,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组织Hyp、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模型大鼠HF。陈氏等[15]仍以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HF模型,发现当归补血汤抗HF作用与影响肝脏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王氏等[16]采用CCl4及饮用100 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大鼠HF模型,研究了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在HF大鼠形成中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肝之福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则显著升高,同时半定量计分系统评分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明显改善,提示肝之福可保护肝脏,预防或缓解HF的机制可能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6 影响细胞因子表达

  迄今为止,对HF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HSC、ECM及细胞因子这3个角度进行开展。目前已经发现很多与HF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TIM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体内的细胞因子间构成了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调节网络,在HF机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袁氏等[17]采用CCl4诱导HF模型,发现鬼针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HF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抑制HF大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黄氏等[18]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抗HF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HF模型中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卢氏等[19]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HF模型,发现丹酚酸B能改善HF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TIMP-2表达而促进HF的逆转。陆氏等[20]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HF模型,发现滋阴舒肝颗粒可使免疫性HF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余氏等[21]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抗HF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GF-β1及IL-1的水平有关。都氏等[22]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免疫性HF模型,研究疏肝利胆方抗HF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疏肝利胆方药物血清可促进脾脏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γ,因此认为,疏肝利胆方可能通过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控而发挥抗HF的作用。

  7 结语

  迄今为止,抗纤维化的研究依然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药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及作用机制上的多层次、多环节、多位点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尽管中药在抗HF作用机制的研究与阐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①HF模型制作。首先,目前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大多采用鼠类,但人与动物种属间差异,迄今为止还没有与人HF完全相似的模型;其次,中医药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但目前的HF模型并不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证的实质;再次,人类HF形成的原因多为肝炎病毒所致,目前国内外尚无法用肝炎病毒来复制HF模型。大多数实验研究采用化学药物,如CCl4、DMD、免疫血清、酒精等造模,虽然病理形态学及外在症状相似,但致病因素毕竟不同。因此,加强乙肝病毒复制HF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②实施治疗后应继续病因刺激。HF发病过程中致病因素持续存在,而很多研究在实验性HF形成后即停止病因刺激,HF就有自愈倾向,势必影响实验结果。③我国HF主要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有关,缺少将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与中药抗纤维化复方联合应用的研究。④目前部分实验研究还存在与临床应用脱节的现象,部分实验研究结果虽然很成功,但临床疗效却并不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高晓倩,陈芝芸,张晓苹,等.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779-781.

  [2] 吴荣雪,高连相,饶娴宜,等.“抗肝纤1号”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33-36.

  [3] 张荣华,周子成,洪多伦,等.三七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4):307-309.

  [4] 周小舟,周大桥.中药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p21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5):267-269.

  [5] 蔡永江,刘红春,刘旺根,等.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7,20(11):21-23.

  [6] 胡爱荣,丁一生,程明亮.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对H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12-2114.

  [7] 杨 玲,钱 伟,侯晓华.β-榄香烯对肝星状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8):555-556.

  [8] 马 红,王宝恩,马雪梅.复方86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杂志,1998,3(3):172-175.

  [9] 舒建昌,邓 亮,叶国荣,等.姜黄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及其对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7):379-382,435.

  [10] 马桂凤,王 莉,季万胜,等.黄芪注射液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细胞胶原及TGF-1表达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6):535-536,
579.

  [11] 张保伟,赵志敏,李爱峰.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α-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19-21.

  [12] 张 琪,田字彬.小柴胡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干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5(4):316-318.

  [13] 刘成海,陈文慧,刘 平,等.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变化与药物干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18-20.

  [14] 宣红萍,孙保木,陶艳艳,等.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J].药品评价,2007,4(6):414-418.

  [15] 陈 园,陶艳艳,李风华,等.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39-42.

  [16] 王丽春,赵连三,唐 红,等.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1):24-27.

  [17] 袁丽萍,陈飞虎,夏丽娟,等.鬼针草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7):887-891.

  [18] 黄思敏,汤绍辉,杨冬华,等.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 PDGF-BB和TGF-β1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6):929-931.

  [19] 卢明芹,潘陈为,李 骥,等.丹酚酸B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MMP-2和TIMP-2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6):3847-3851.

  [20] 陆 彦,陈洁楷,王沛坚.滋阴舒肝颗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6):892-894.

  [21] 余万桂,张恒文,贺尚荣,等.三七总皂苷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介素-1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54-55.

  [22] 都广礼,郑洪新,刘学文,等.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变化及疏肝利胆方药物血清对其影响[J].中医药学刊, 2005,23(1):75-7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