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面部肌肉疏风解痉
  2000-08—2007-08,我们采用体针配合电针、水针穴位" />

关于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5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241 日期:2025-08-05 来源:论文网
作者:徐冬梅 张长华 王艳芳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面部肌肉 疏风解痉

  2000-08—2007-08,我们采用体针配合电针、水针穴位注射、耳穴贴敷压籽法和口服卡马西平片四联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5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60例,女90例;年龄17~60岁,平均41岁;病程3日~10年,平均20个月。

  1.2 诊断标准[1]

  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开始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逐渐扩散至同侧其他面肌,如口角肌;严重者可累及颈阔肌;抽动逐渐加重,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加剧;入睡后停止。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 治疗方法

  1.3.1 体针配合电针

   ①主穴:患侧翳风、下关,双侧阳陵泉、太冲、合谷;配穴:根据抽搐部位患侧局部选穴,眼睑抽搐加太阳、鱼腰、球后或上明;面颊抽搐加颧骨羽人彡、迎香;口角抽搐加地仓、颊车。②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穴位局部用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用28~30号1~1.5寸长不锈钢毫针,左手轻按穴位片刻,右手将针快速垂直或斜刺入穴位,补泻兼施,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北京欣东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WQ-6F型),采用连续波,弱电流,频率70~9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休息2日可以进行下1个疗程。

  1.3.2 水针穴位注射
 
   ①取穴:患侧颧骨羽人彡、翳风、下关,双侧合谷、太冲,每次选穴2~3个。②操作方法:电针治疗结束后,患者取卧位,穴位局部用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将抽取好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北京市永抗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960)的装有6号注射针头的2 mL注射器快速垂直或斜刺入穴位,进针0.5~1寸,待针下有酸麻重胀感,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注入,每个穴位注入药量0.5 mL。5 min后患者面部可出现轻微发热感,同时患侧面肌停止抽搐或者抽搐频率降低。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休息2日可以进行下1个疗程。

  1.3.3 耳穴贴敷压籽法

  ①主穴:神门、脑、皮质下、肝;配穴:面颊、口、眼。②操作方法:提前将洗净的王不留行籽及脱敏胶布置于压籽板上,分割成0.25 cm×0.25 cm的正方形备用。前二联治疗结束后,患者取坐位,将压籽贴敷于相应穴位上,先用拇指及食指对压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产生酸、麻、胀、痛感。如耳廓出现发热,效果更佳。患者每穴自行按压1~2 min,每日3次。隔1日换新的压籽,换新籽前2 h患者自行剥去压籽,给耳廓充分休息和清洗,防止感染。4次为1疗程,休息2日,可行下1个疗程。

  1.3.4 口服卡马西平片

  卡马西平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43)0.1 g,每日2次;症状缓解后每次0.1 g,每日1次,1~2周后停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面肌痉挛强度。强度分级:0级为无痉挛;I级为外部刺激引起轻度痉挛;Ⅱ级为轻度,可见颤动,无功能障碍;Ⅲ级为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Ⅳ级为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2]。

  1.5 疗效标准[2]

  完全缓解:治疗后由 Ⅱ~Ⅳ级降至0级,随访1年未见复发;显效:由 Ⅱ~Ⅳ级降至I~Ⅱ级,6个月内有复发;部分缓解:由Ⅳ级降至Ⅲ级;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无明显减轻。复发标准:完全缓解患者出现面肌任何部位的肉眼可见痉挛或部分缓解患者面肌痉挛程度加重Ⅰ级或Ⅰ级以上。

转贴于

  2 结 果

  本组150例,完全缓解89例,占59.33%;显效29例,占19.33%;部分缓解21例,占14.00%;无效11例,占7.33%;总有效率92.67%。完全缓解1年后复发3例,皆为病史3年以上者,重复治疗,1例痊愈,2例显效。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属面风、筋惕肉目闰范畴。体针配合电针、水针穴位注射、耳穴贴敷压籽法和口服盐酸卡马西平片四联疗法中,针刺所选穴位多为面神经干所过之处的穴位,针刺可疏通经络,进而达到调节局部经气,促进血液运行[3]。《内经·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面部肌肉筋失所养与肝密切相关。面肌痉挛的部位多在面口,为阳明经所主。双侧合谷、太冲(四关穴)为大肠经、肝经原穴,借助针刺的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4],配合电针可以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的特性,调整患部经气,加速恢复其功能。配合水针穴位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可以对穴位形成持久的刺激,提高刺激强度,延长针刺作用于穴位的时间,增强了活血行气止痉效果[5]。耳穴贴敷压籽所用神门、脑、 皮质下可益脑镇痉,调和营血,通经活络。面颊、口、眼为对症选穴,调节神经系统,与肝配用可疏风解痉;贴敷王不留行籽亦有通经活络之用。盐酸卡马西平作为常规治疗面肌痉挛的药物,单用时需较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存在耐药性及毒副作用[6],如果作为辅助用药,痉挛缓解或减轻即减量停药,不存在患者不耐受和耐药性之虞。

   临床观察表明,体针配合电针、水针穴位注射、耳穴贴敷压籽法和口服盐酸卡马西平片四联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而且患病时间越短,痉挛的范围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相反,病程越长,范围越广,则效果越差。面肌痉挛非常顽固,如不注意保养,容易复发。所以要提醒患者重视本病,治疗后注意保暖,精神愉快,劳逸结合,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92.

  [2]刘学宽,李光华.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8.

  [3]杨长森,何树槐.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

  [4]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8-139.

  [5]郭国华.实用袖珍中药辞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6-247.

  [6]徐淑云.临床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3-18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