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004 日期:2025-08-0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针灸;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非常顽固的和难治性疼痛。属于剧烈的顽固性痛证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治疗68例PHN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带状疱疹治愈而仍有神经痛的患者;(2)同意接受针刺拔罐穴位注射治疗;(3)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4)无严重肝肾损害及重度感染者。

  1.2 一般资料

  68例PHN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男42例,女26例;年龄50~85岁,平均67岁;病程4周~1年;受损神经:肋间神经35例,腰骶神经21例,颈神经4例,臂丛神经5例,三叉神经3例。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治疗

  取穴:均取患侧,胸背部神经痛取T1~T5夹脊穴及局部阿是穴,腰腹神经痛取T6~L5夹脊穴及局部阿是穴,上肢神经痛取T1~T3夹脊穴及局部阿是穴,头面部神经痛取头面部穴位及阿是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取1.5寸毫针,根据疼痛部位针刺相应穴位,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取针后,疼痛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者,用采血针在每个压痛点上点刺2~3下后拔火罐,以局部拔出瘀血为度,留罐5~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1~2个疗程 。

  1.3.2 穴位注射

  药物;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2% 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取穴;同针刺取穴。操作;用5ml注射器套7号针头抽取上述药物充分混匀,将所注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1.5~2.5cm,得气后回抽无血再把药物缓慢注入穴中,阿是穴以局部浸润注射为主,出针后用干棉签压迫针孔,以防止出血和渗药。每次注入相应病损3~5穴,每穴注药1~1.5ml,隔日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1~2个疗程。

  2 治疗效果

  痊愈:为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计55例,占81%;显效:为偶有疼痛,功能恢复,计8例,占12%;有效:为疼痛减轻,功能改善,计5例,占7%。总有效率为100.0%。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退休干部。2009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腰腹部疼痛四十余天。四十余天前腰腹部患带状疱疹,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0余天,疱疹痊愈后遗神经疼痛,出院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故前来针灸科就诊。现症:左侧腰腹部针扎样疼痛,活动受限,衣服不能接触皮肤,轻微接触就会引起剧烈疼痛,白天总是用手把衣服捏起,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患者非常痛苦。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1次,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夜间可以入睡。针刺穴位注射共治疗1个疗程,疼痛消失,功能恢复,随访至今未复发。

  4 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确切机制及病理改变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的炎症水肿、出血及瘢痕有关[1]。老年人的PHN发生率比较高,Rogers等报道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47%,60岁以下则为16%[2]。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组织修复过程较慢所致[3]。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PHN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能改善神经痛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吸收。维生素B1、B12具有营养神经组织的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保护受累神经细胞免受破坏作用,缓解受累神经纤维炎症反应;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传导路径,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配合穴位注射,既可起到该穴位的治疗作用,又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受损神经周围,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家双,朱月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3):136.

  2 王世端,李瑜,王士雷,等.实用临床疼痛诊疗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242.

  3 崔韶山,程晓辉.皮质类固醇激素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评价.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24(2):1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