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症(Capsular Block Syndrome)的临床表现、机制、预防、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体植入1210眼,术后发生3例囊袋阻滞综合症,进行相应治疗,症状解除,恢复良好视力。 结论 囊袋内粘弹剂残留与撕囊口过小两者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术后CBS的主要因素。正确使用Nd:YAG激光治疗和囊袋及前房灌洗有效。
【关键词】 囊袋阻滞综合症 YAG激光 囊袋及前房灌洗
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普及和广泛开展,术后的一系列并发症日益显现,其中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症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由于其可影响术后视力及诱发恶性青光眼而更加被重视。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进行白内障手术1210眼,共发现3例囊袋阻滞综合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进行白内障手术1210眼,发生3例囊袋阻滞综合症病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10年。
例1 患者,男,61岁,右眼视力逐渐下降5年并加重1月,经裂隙灯检查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2006年7月在表面麻醉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中植入+12DS直径5.5mm 人工晶体,术后第2天患者自觉术眼疼痛、畏光、流泪,查:右眼视力0.2,角膜水肿(+),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弱,人工晶体-虹膜膈前移,后囊膜膨出,囊袋后部积有较多液体,眼压42mmHg,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球结膜下注射强烈散瞳剂0.3ml,人工晶体瞳孔阻滞迅速解除,后经周边前囊膜7点钟YAG激光打孔,激光手术中见粘稠液体溢出周边前囊膜口,眼压降至正常,视力达0.6。
例2 患者,男,69岁,患糖尿病10年,左眼视力缓慢下降5年,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晶状体呈黄褐色全层混浊,诊断为糖尿病性白内障,于2008年4月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2天视力0.8,术后7天视力逐渐下降,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2,人工晶体与前囊膜不全粘贴,后囊膜膨出,囊袋后部人工晶体与后囊膜之间积存大量液体,初步诊断:囊袋阻滞综合症,经复查后囊膜不断向后膨出、扩张,给于YAG激光后囊膜打孔,术中见液性物自后囊溢出,后囊与人工晶体间隙缩小,即查视力恢复至0.8,随访1年无变化。
例3 患者,女,70岁 ,左眼老年性白内障,2010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2天视力0.8,1周后复查,视力0.1,-4.00DS→0.8。裂隙灯下,角膜透明,前房浅,房水闪辉(-),瞳孔直径3mm,圆,对光反应灵敏,散瞳后见晶体前囊撕囊口与人工晶体前光学部紧密相贴,后囊与人工晶体存在较大间隙,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主切口前房灌吸,用虹膜恢复器及晶体调位钩松解晶体前粘,术中灌吸见晶状体囊袋内有黏弹剂残留,吸出后人工晶体与后囊相贴,经抗炎、激素治疗,3日后视力1.0,前房深浅正常,人工晶体与后囊相贴。
2 结果
此3例中1例经散瞳,前囊膜周边造孔,青光眼症状消失,视力0.6,患者满意;1例后囊膜造孔,视力恢复至0.8,达到治疗目的;1例行前房灌吸术,人工晶体前粘松解,术后经抗炎、激素治疗,近视漂移消除,视力增进,效果良好。
3 讨论
1989年曾首次报道囊袋阻滞综合症,将其作为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并发症报道。分术中型、术后早期型、术后迟发型3种,CBS多见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也报道有开罐式截囊病例。CBS有共同特征:晶状体核或IOL光学部阻塞晶状体前囊开窗处,形成密闭性腔隙,使液体物质囊袋内大量聚集。[1]
机制:黏弹剂的应用对白内障手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有效维持前房稳定,利于手术进行,正是其液体流变学特性,造成囊袋内少量残留[2];连续环形撕囊的撕囊口略小于人工晶体光学部,本身促进人工晶体居中、稳定,但以上两种因素相加,使较小的撕囊口与人工晶体光学部前表面贴附,形成密闭空间,囊袋内残留黏弹剂、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其产物形成高渗透压,由于渗透压梯度存在跨囊吸水,袋内大量液体积聚,囊袋内压逐渐升高,人工晶体光学部前移,加大与撕囊口接触面,向前压迫虹膜,前房房角变窄,造成瞳孔阻滞型青光眼、持续性近视漂移和后囊混浊等并发症。其次,用疏水性人工晶体增加晶体与前囊膜窗口的黏附性,证实也是囊袋阻滞综合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3]
预防和治疗:黏弹剂残留通常属医源性,故而植入人工晶体后应充分冲洗囊袋内及前房,显微镜下沿人工晶体长轴后囊皱褶属黏弹剂清除干净标志,分散性黏弹剂更易囊袋内残留。我们在进行囊袋内冲洗时,尤其要注意冲洗人工晶体后部和虹膜后12点钟位,可从角膜辅助穿刺口进行。为避免CBS撕囊直径必须够大,5-6毫米为宜,使CCC开口恰好遮住人工晶体光学面边缘最佳,小于5毫米可发生囊袋阻滞。[4]对于晶体前囊撕囊口过小者,术中周边前囊切开术是不错的选择。在白内障术后早期复查过程中,重视早期CBS,尤其术后屈光状态与预计相去甚远者及存在近视漂移的,加强前节检查。对于明确是早期CBS者,采取积极措施,术后早期前房灌洗或Nd:YAG激光前囊周边造孔及后囊膜切开均能有效治疗术后早期CBS。手术前房灌洗无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激化医患矛盾,激光手术比较安全、微创、重复操作性强,是很好的选择。前囊膜周边切开应选择7点或5点钟位,直径3mm切孔,既有利于排空液体,又避免流出液影响激光操作,激射位应在晶体光学部与襻之间,以免损伤晶体或悬韧带。充分散大瞳孔,使瞳孔缘能够越过人工晶体光学部边缘,充分显露周边前囊膜,尝试前囊膜周边切开,激光能造成黏弹剂迅速进入前房,眼压升高,术后密切观测眼压,眼压难以控制时,立即冲洗前房是非常必要的。[5]从低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击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而后囊膜切开可增加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机率。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和警惕囊袋阻滞综合症,熟悉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将预防和减少囊袋阻滞综合症的发病率,给于积极应对处理,防止继发性青光眼、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是我们眼科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 考 文 献
[1] 肖扬,王育红,牛改玲等.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症的临床处理.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575-578.
[2]梁莉,孙洪洲,王海颖等.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症原因探讨 眼科研究 2003(21)193-194.
[3]张秀萍,郭春溪,邵铁军等. 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症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1090-1091.
[4]黄伟,程岩,梅建中.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囊袋阻滞综合症的诊断及处理.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30) 974-975.
[5]代云海,黄钰森,谢立信.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症分析.眼视光学杂志 2008(10)225-227.
人工晶体植入后囊袋阻滞综合症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