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153 日期:2025-07-15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慧 高重阳 王夏红 赵建民

【摘要】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优势、不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从2004—2009年经过3DCTA、3.0T 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分析DSA的检查结果,判断 DSA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2%,相比3DCTA、3.0T MRA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结论 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金标准。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inciple, methodolgy, accuracy and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s of DSA in detect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Fort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confirmed by 3DCTA,3.0T MRA,DSA,and operation,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SA was assessed.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SA was 92%.The advantages compared to 3DCTA,3.0T MRA could not be replaced .Conclusion DSA has high accuracy on detect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It is golden standard.

  【Key words】 DSA;Intracranial aneurysms;Diagnosis

  尽管近年来问世的64排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以及3.0T MRA已被证明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经济的方法。但DSA依旧是临床最常用最首选的检查。本文对我院5年来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做一综合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409~200909我院3DCTA、3.0T 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者8例。

  1.2 检查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适应证,进行DSA检查,病情危重不能接受DSA检查者先行3DCTA或3.0T MRA检查,治疗好转后再做DSA检查。首次DSA检查阴性者3周后再行DSA检查。DSA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经一侧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别摄正、侧位,加拍斜位或其他特殊位置,尽量清晰显示瘤颈。

  2 结果

  所有动脉瘤直径1~25mm,40例动脉瘤中DSA首次检查确诊35例(包括多发性动脉瘤),2例在3周后确诊发现。检出准确率为92%。比较3DCTA与3.0T MRA与DSA的图像分析。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病,发生率占人群的1%~1.4%,单发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病死率为10%~15%,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为40%,实际很多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没能到医院即死亡[1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原理是将X线投照人体所得到的光学图像,经影像增强视频扫描及数模转换,最终经数字化处理后,骨骼、脑组织等影像被减影除去,而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保留,产生实时动态的血管图像。

转贴于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尤其是Willis环前半动脉。DSA是诊断这类疾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显示80%的动脉瘤和几乎100%的脑血管畸形[3]。特别是对于颅内脉瘤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 [4]。本研究中40例动脉瘤中,DSA首次检查确诊35例(包括多发性动脉瘤),2例在3周后确诊发现。检出准确率为92%。

  本研究中DSA不仅能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以及瘤颈的宽窄,而且可见到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了解供应动脉及引流静脉、病变与正常血管之间的关系、血管狭窄和闭塞程度以及有无血管痉挛,对小动脉瘤的诊断尤其有优越性。可更好地解释临床症状和判断预后,还有助于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研究中DSA漏诊3例,阴性率7.5%,表明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有一定的阴性率,国外文献报道2.5%左右[5]。国内报道6.5%。本研究与其基本相符。DSA造成阴性的原因:瘤体在出血后血栓形成造成隐匿性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在出血后消失,或载瘤动脉痉挛致造影不显影,隐匿性血管畸形等。也有可能与检查不完全、造影的时机、及各种投照位置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比较3DCTA、3.0T MRA的诊断,CTA不易区分动脉、静脉,不能判断血流方向,不能动态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情况;另外CTA不能同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这是CTA的不足之处。3.0T MRA是依血流流空效应为基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血液涡流的血管病变有夸大作用,对慢血流及复杂血流显示不清,有时很难显示小动脉瘤 。但由于3.0T MRA的分辨率目前仍低于DSA,并且不能提供大脑半球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所以在诊断困难时,仍需行DSA检查。

  综上所述,DSA有如下优势:空间分辨力高;检出准确性高;能够动态的显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充盈情况及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以计算循环时间;可以进行血管内治疗性操作[6]。不足之处: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有造影并发症,检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对比剂的用量较多,易出现反应,检查时间较长,常需要反复调整投照角度才能显示出动脉瘤的周围组织变化。尽管如此,DSA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Charles V.Intracranial aceurysms: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2,66(4):601.

  [2] Sclaiborne J.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n the committee on cerebraovascular ivaging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J].Stroke,2002,33(10):2536.

  [3] 李明华.神经介入影像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8183.

  [4] 马廉亭.介入神经处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5348.

  [5] Rmkel G. The clinical course of prnme senccphaic non ac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Ann Neurol,1991,29(5):463.

  [6] 常海,范波胜,殷庆虎.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12例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1491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