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437 日期:2025-07-0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疏肝运脾法;慢性胃炎;痞满;疗效观察
自2007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均是我院门诊病人,根据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患者,治疗前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部胀满不适为主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41.6岁。西药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43.7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柴胡12g,陈皮10g,川芎10g, 香附10g,枳壳10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半夏15g ,黄连10g ,党参15g ,大枣5枚, 鸡内金10g, 丹参15g。加减:兼气滞血瘀加降香;偏虚寒加吴茱萸、干姜;夹湿热者加黄芩、佩兰;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气阴两虚加沙参、石斛;有肠腺化生者加半枝莲、生苡仁;胆汁返流加旋覆花、制半夏。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共4周。西药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1次;胶体枸橼酸铋120mg,每日4次,饭前服用。伴有腹胀加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共4周。嘱1月内忌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主症,按病情轻、中、重不同分别记2、4、6分,次要症状包括嗳气、泛酸、纳呆、乏力、大便性状改变,按病情分别记1、2、3分。偶有症状为轻度,有症状能耐受为中度,症状不能耐受为重度,无症状记0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做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后复查胃镜计算积分,判断疗效。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胃镜检查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症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70%,胃镜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症状积分减少<30%,达不到有效标准。    4.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69.05%),有效13例(30.95%),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西药对照组42例,显效17例(40.48%),有效20例(47.62%),无效5例(11.90%),总有效率88.1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痞满、胃痛范畴。病机为中焦不利,脾胃升降失常,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从调理肝脏入手。因肝主疏泄,主调畅气机、情志、胆汁分泌、脾胃升降。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如肝失疏泄,则食积、痰湿、湿热、瘀血、脾胃不和或亏虚皆可发生。根据五行乘侮原理,即可由肝气太过乘脾,也可因脾胃不及而被肝所乘。故肝气条达是保证中焦脾胃升降协调的前提。王德明[1]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过食生冷,劳倦伤脾。脾气损伤,加之食用辛辣油腻之品,易损脾阴,导致脾气虚而胃阴伤,脾胃为表里,故呈俱病之势。胃为多气多血之海,若气虚则不足以鼓动血行、阴虚则不足以温煦血脉,久之形成瘀血阻络之势。故临证治疗需益气与化瘀两法兼顾,顽疾才愈。应用疏肝运脾法,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香附、白芍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川芎理气活血止痛;鸡内金消食健胃;半夏黄连和胃降逆,泄热化湿;党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丹参养血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健脾化湿,活血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陆敏,王德明,王春如,等.胃萎宁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8,14(9):21-2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