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关键词】 腹腔脓肿 护理
腹腔脓肿是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因炎症较轻微,脓液被大网膜、肠和纤维蛋白互相粘连、包围而逐渐形成的脓肿。脓肿一般在原发病灶处,如腹膜炎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在腹膜炎消退后,脓液可积累在腹腔某些部位,形成局限性脓肿。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隙脓肿。
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既往病史,尤其注意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慢性阑尾炎发作史,其他腹内脏器疾病和手术史;了解近期有无腹部外伤史;对儿童,需了解近期有无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病史、营养不良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2.临床表现 (1)膈下脓肿 1)全身表现:全身中毒症状的程度取决于细胞毒素的毒力,以及全身抵抗力的强弱。一般均有发热,呈弛张热,常伴有寒战、多汗、心率较快,舌质红,有瘀斑、舌苔黄燥或厚腻。2)局部症状:局部症状或体征因脓肿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患者多有肋缘下或剑突下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有时放射至肩部,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受限,常有呃逆、咳嗽。感染影响至胸膜、肺时,出现胸腔积液、气促、咳嗽、胸痛等表现。(2)盆腔脓肿:盆腔脓肿多发生在急性阑尾炎及盆腔炎之后。因盆腔腹膜面积小,吸收毒素少,故全身症状较轻。直肠和膀胱刺激症状为盆腔脓肿最常见的症状。如排便频而量少,有里急后重感,常伴有黏液,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也较常见。(3)肠间隙脓肿: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腹痛,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因炎性肠粘连,可引起肠梗阻症状,如腹胀、阵发性腹痛、排便及排气不畅、恶心、呕吐等。局部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3.辅助检查 (1)膈下脓肿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但病情严重或机体反应低下时,白细胞计数可不高,血沉明显增速。2)X线检查可显示患侧膈肌升高而活动减弱,肋膈角或心膈角模糊。超声波可显示液性暗区,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确诊。(2)盆腔脓肿:肛门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饱满隆起,有明显触痛或波动感。超声波检查可见膀胱后较大液性暗区,经直肠前壁穿刺可抽出脓性液体。(3)肠间隙脓肿:腹部X线摄片可发现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袢积液、积气。B超检查可见液性暗区,CT亦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范围。
4.治疗原则 感染早期,脓肿尚未形成时,采用非手术治疗,以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输血、血浆。一旦脓肿形成,须定位后经手术切开引流。
5.心理、社会因素 本病常较危重,病人十分痛苦,应了解其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如有无焦虑、恐惧等表现。了解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情况,家属及亲友的态度、经济承受能力等。
二 护理问题
1.舒适度改变 与腹膜炎症刺激、毒素吸收有关。
2.体温过高 与腹腔炎、毒素吸收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炎症渗出、有效血容量降低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腹腔渗出、高热等因素有关。
5.焦虑或恐惧 与持续高热、担心疾病的预后等因素有关。
三 护理目标
1.病人腹痛不适减轻。
2.病人体温得到控制,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3.病人血容量得以维持,各器官血供正常、功能完整。
4.病人水、电解质维持平衡,不发生酸碱失衡。
5.病人焦虑或恐惧程度减轻,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转贴于
四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对症施护、减轻不适:在无休克的情况下,病人取半卧体位,利于改善呼吸、循环和使炎症局限。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等不适。尽量减少搬动和按压腹部,以减轻疼痛。高热病人,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必要时监测尿量,记录液体出入量。加强巡视,多询问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治疗前后对比、动态观察。(3)补液、给药: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安排好输液的顺序,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补液的监测指标,及时调整输液的量、速度和种类,保持每小时尿量30m1以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输血、血浆,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2.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焦虑;介绍有关腹膜炎的疾病知识,提高其认识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其勇敢面对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术后护理 (1)病人安置:病人手术完毕回病室后,给予平卧位。全身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有多根腹腔引流管时,贴上标签标明各管位置,以免混淆。全身麻醉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小时,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病人多翻身、多活动,预防肠粘连。(2)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经口饮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3)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经常巡视病人,倾听主诉,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腹腔残余脓肿的表现;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生,配合处理。对危重病人尤应注意循环、呼吸、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4)补液、给药和营养支持:根据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输新鲜血、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促进内稳态和合成代谢,提高防御能力。术后继续应用有效抗生素,进一步控制腹腔内感染。(5)切口和引流管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的征象。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对负压引流者及时调整负压。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或受压;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经常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痂堵塞,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预防腹腔内残余感染。当引流液量减少、色清及病人体温、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可考虑拔管。
4.健康教育 (1)术后肠功能恢复后的饮食要根据不同疾病具体计划,先进食流质饮食,再过渡到半流饮食。应指导和鼓励病人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2)向病人解释术后半卧位的意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3)出院后如突然出现腹痛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期门诊随访。
参 考 文 献
[1]肖开提,杨新文,依力哈木. 腹腔脓肿的治疗与预防体会.腹部外科,2009
[2]祁映,傅巧美. 肝脏移植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