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 对56例卵巢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与同期条件相当的60例卵巢良性病变剖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剖腹组为72分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平均失血量,术后住院日与剖腹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安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良性病变
卵巢良性病变占卵巢肿瘤的大多数,以往手术方法以开腹手术切除病变为首选。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愈合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而更容易被广大妇女患者所接受。
本文对56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脱术。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病灶剥除术56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28岁。术前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检查、血清AFP、CEA和CA125检查,对恶性或可疑恶性排出在外,肿物最大10cm×10cm×9cm,最小4cm×3cm×3cm,术后病检报告均证实为卵巢良性病变。同时,取同期60例卵巢良性病变行剖腹手术作对照,患者年龄15-43岁,平均25岁,肿物最大11cm×11cm×10cm,最小3cm×3cm×3cm,术后病检证实均为良性病变。
1.2方法
1.2.1腹腔镜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使用德国STORE腹腔镜手术器械,采用三孔法,取脐轮下缘切开皮肤1cm,气腹针形成气腹,穿入Trocar并置入腹腔镜,腹腔压力控制在12-14mmHg,在腹腔镜引导下双侧下腹部行第2及第3操作孔穿刺,取头低臀高20°-30°水平位。
1.2.2手术方法:进入腹腔后提起并固定病变的卵巢,环形电切病变的表面,切开包膜,将肿瘤完整剥离,若囊肿较大,则先电凝形成一小切口,抽吸囊液,再完整剥出囊壁,双极电凝卵巢创面止血。
1.2.3取标本:为避免肿瘤破裂,组织物污染腹腔而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则将剥出物装入标本袋中,穿刺吸出囊内液后,连同穿刺套管一起从下腹或脐孔切口取出。
1.2.4用生理盐水充分灌洗腹腔,吸尽残液,卵巢创面放置透明质酸酶以防止术后盆腔粘连。
1.2.5剖腹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方法同常规手术方法。
1.2.6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腹腔镜组和剖腹组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统计资料见下表
两组手术方式的治疗结局比较
例数(n) 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平均住院时间(天)
腹腔镜 56 45 25 3.7
剖腹组 60 72 54 6
P &<0.01 &<0.01 &<0.01
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45分,剖腹组72分钟,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5ml。剖腹组术中失血量平均54ml,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平均3.7天,而剖腹组平均6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除一例有皮下气肿外,其余无任何并发症。而开腹组无一例有并发症,且腹腔镜组术后6小时拔尿管,并可进食及下床活动,感觉良好。而剖腹组术后24小时拔尿管和下床活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3 讨论
3.1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术,能全面将病灶切除,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许多优点: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均采用三孔法,切口直径5-10cm,切口小,术后不拆线,疤痕几乎看不见,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重要的意义。
3.2由于卵巢肿瘤的的组织学类型多[1],分类复杂,特别是卵巢恶性肿瘤,在腹腔镜手术中可能破裂,这样会使肿瘤扩散,临床分期升级,在基层医院开展较困难。故基层医院术前对肿瘤性质的预测较关键。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根据妇检、辅检,初步排除恶性肿瘤,术中若可疑恶性,应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或中转开腹手术。
3.3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本组1例皮下气肿,因肿瘤大,内容物多,反复取标本引起。有资料认为[2]:当取标本需要去除套管时,腹腔内压力应降至0.8-1.1mmHg,今后应注意该问题。
参 考 文 献
[1]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5.
[2]刘彦,惠宁,顾青.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330.
关于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病变剥除56例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