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护理配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725 日期:2025-05-22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 根据临床麻醉特点,对30例手术患者试行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针对麻醉中、麻醉后关键环节进行护理和配合。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小,并且能很好的控制。仅2例患者术后轻微头痛、未做特殊处理,2d后自愈。结论 做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麻醉体位 护理
  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实,肌松满意,阻滞作用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进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该麻醉方式适用于下腹部的普外和泌尿外科手术、下肢手术、妇科手术、剖宫手术和分娩镇痛等。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麻醉机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机体的干扰和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麻醉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引起护士的重视,使麻醉配合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防范意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手术患者使用腰麻和硬膜外联系阻滞麻醉,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对象为30例手术患者,其中妇产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12例;患者体重40-84㎏,平均61.7±11.0㎏;年龄18-83岁,平均35±11.2岁。
  1.2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5㎎苯巴比妥0.1㎎。入室后麻醉师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巡回护士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患者双下肢屈曲,突出脊柱,选择第2至第3腰椎或第3至第4腰椎为穿刺点,消毒、铺巾、作局部麻醉,先用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硬膜外穿刺,通过横韧带突破感、推注空气或者盐水阻力实验或泡外涌测试是否达到硬膜外隙,成功指征为要见脑脊液流出,连接注射器,推入麻醉药镇痛药,移开腰穿针,放置硬膜外导管,常规固定。
  1.3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小,并且能很好地控制。仅2例术后放生轻微头痛,未做特殊处理。2d后自愈。
  2 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手术和麻醉均为有创伤性治疗,常使患者术前生理和心理处到应激状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虑。术前访视患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解答患者的提问,向患者介绍麻醉和手术有关知识,缓解其紧张心理,消除其恐惧和疑虑,给予精神镇静,使其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赢得患者的积极合作,并检查患者麻醉穿刺部位有无破损级感染,若有破损及感染者,禁止采用麻醉。嘱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至少6h,以减少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2麻醉操作中护理和配合 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安抚患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调节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在其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麻醉,使患者能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穿刺,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安置麻醉体位要点:协助麻醉师固定好患者穿刺体位,穿刺时常采取屈曲侧卧位,患者两腿屈曲于腹部,两手抱膝,头部尽量向胸部弯曲,使腰背部尽量后凸出,呈“弓”形,双肩及双侧骼棘连线保持与手术台摆垂直,并平行于手术台边缘,保证脊柱不弯曲,脊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穿刺过程中,协助固定患者体位,避免患者移动,若穿刺不准或多次穿刺造成硬脊膜损伤,易引起患者头痛,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前,协助麻醉师总结术中用药、用物、输液量、尿量等,做好记录,检查各管道是否通畅。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师拔出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固定,告诉患者家属术后注意事项,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术后回访工作,征求患者意见,提高工作质量。
  3 讨论
  根据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特点,决定护士在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手术顺进行。

参考文献


[1]庄新良,曾因明,陈伯文.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
[2]赵俊,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