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08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主要通过构建简单的执政模型对不同经济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以 2013 年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为事件冲击,不同时间段内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要素都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 2008-2017 年期间地方政府债务与其他控制变量的联合影响最显著。地方政府债务每变动 1%会导致收入分配降低 0.15%左右,证明了“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具有负向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负面影响波及全球经济,我国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速回落。为快速缓解经济创伤,政府在 2008 年11 月推出十项政策,而后被称为“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民生投资(占比 4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 23%)和生态创新文明建设投资(占比 16%),该项投资计划在中央政府的引导下进展顺利,缓解部分经济下行压力:到 2009 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了 8.9%和 30.1%;全年财政收入和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同比增长10%左右。1这些都表明,“四万亿投资计划”对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改善了民生。到 2017 年底,在整体上我国经济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由财政部发布的年度公告指出,我国政府债务总量在 2017年底达到 29.95 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规模占比超 50%2,部分省市甚至超过100%(国际警戒线),地方政府债务累计风险持续加大。二是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恶化。自 2008 年起,我国基尼系数始终处于 0.4 以上,但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直到 2016 年开始出现连续七年下降后的首次上升。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相对 2018 年有所下降,但仍大于 0.4。按照国际基尼系数分类标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尼系数处于 0.4 到 0.5 之间,说明这个地区或国际的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同时,0.4 是公认的国际警戒线。根据《2017 年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6 年中国最上层 1%的家庭财富占比超过全国三分之一,底层 25%的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量仅占全国 1%左右。三是我国实体经济存在“投资率高,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在 2008-2017 年期间,我国平均投资率达 70%以上;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8.9%,在 2017 年单位劳动生产率高达 10 万元,同比提升 7%;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步放缓。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面临的市场系统风险加剧,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意义、主要创新和不足进行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由于对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两者研究的缺乏,本部分首先通过分别归纳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少量文献归纳总结政府在债务和收入分配目前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猜想。
第三章是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对 2008-2017 年我国不同经济区域间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分析。本章第一部分对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历程、简单分类并对比分析,也对政府债务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通过基尼系数和居民收入差距这两个方面简单分析全国和地方收入分配现状。
第四章是理论模型。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理论传导机制;第二部分通过结合 Jong-Il You, Amitava Krishna Dutt(1996)的政府债务与增长、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加入金融因素——社会融资规模,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在短期和长期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短期内,政府债务对居民收入分配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影响;长期内,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分配制度以及经济增速等因素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动态影响。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本章主要采用 2008-2017 年全国 30 个省市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的等价变量,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是将 2013 年作为事件冲击点,研究 2013 年前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变动对各省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二部分将我国 31 个省、市、区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考查地区间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区别。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考虑地方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加入全社会融资规模,运用最简单的非线性模型对政府债务和收入分配进行实证研究。
第六章是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前文各章节的分析,对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政府债务文献评述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改革是否有效,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广为社会各界关注。
早期的政府债务研究主要关注在政府扩大举债规模带来的后果。如有些学者认为地方政府举债有利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David, 1970) 、弥补财政赤字 (Christine et al, 1972) ;有些学者则认为地方政府举债恶化资本市场, 减少经济产量,减缓经济增速 (Paul A.Samuelson, 1972) , 不利于提高资本供给和经济增速 (Martin S.Feldstein, 1974) 。而随着制度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研究重点已逐渐转移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分析。有学者指出,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主要受到 2009 年“4 万亿投资计划 ”(安春明, 2009) 、税收改制 (韩增华, 2011) 、新型城镇与工业化 (巴曙松等, 2011;赵全厚,2011) 、预算软约束 (陈志勇 等, 2014;王永钦等, 2016) 、官员晋升激励 (蒲丹琳、王善平, 2014;陈菁 等, 2015) 、土地财政 (张曾莲、王艳冰, 2016)、财政分权和金融约束(毛捷 等,2019)、PPP 政策项目引入(姚东旻 等,2019)等因素的影响。同时, 有些学者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何雪锋等,2015;刁伟涛, 2016) 和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指标及模型 (徐佳, 2008;李春玲 等,2016) ,并在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马海涛 等, 2011;潘志斌, 2014) 以及环境治理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余应敏 等,2018)。
其中,毛捷 等(2019)认为在弱金融约束下,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受到税收分成的正向影响,其两者关系还受其他经济社会变量,如宏观税率和增长效果;其中,宏观税率不改变税收分成对政府债务依存度的正向刺激,但改变正向刺激的方向性,然而增长效果对两者之间的正向刺激存在加强效果。而姚东旻 等(2019)基于政策文本引入 PPP 项目数据,运用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数据并分类研究验证 PPP 项目规模与政府债务之间的正向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引入 PPP 项目在短期内扩大了政府债务规模,长期内也未能如预期般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

2.2 收入分配文献评述
收入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在西方经济学史上经济了三次变革。最早的代表人物是亚当 斯密,提出了古典学派收入分配理论,并且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其后法国古典派学者萨伊以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古典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创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然而,大卫 李嘉图提出了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收入分配理论,区别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第二次变革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形成。该学派以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为基础,其代表人物马歇尔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提出自己的收入分配理论,即国民收入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第三次革命创新是以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论为代表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平衡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高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和消灭利益为先的资产阶级。这三次变革主要是对价值的不同判断,是国民收入如何在各生产要素间分配以及分配份额;直到福利经济学的出现,开始关注收入分配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达到收入分配平衡点。
1978 年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恶化了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并且基尼系数始终处于国际警戒线之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格局在不断改变,城乡收入比在 2009 年达到 3.3 倍;姚玉祥 等(2019)研究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显著扩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当城镇化率达到 55.3%以后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近年来,大部分学者主要侧重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研究要素有金融发展(巩师恩,2013;陈平,2014;谷秀娟 等,2015)、个税再分配效应(怀文娟,2014)、外商直接投资(王家庭 等,2012;于峰 等,2104)以及普惠金融效应(李建伟,2017)等。同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杨天宇,2001;陈斌开,2012)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我国收入增长效率有重要作用(韩心灵,2018)。

............................

第 3 章 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10
3.1 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影响的路径分析.................................10
3.2 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的基础理论模型.................10
第 4 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17
4.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17
4.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改革历程...........................17
4.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9
第 5 章 不同经济区域的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实证影响分析.............27
5.1. 数据变量的选取........................27
5.2.基础模型的设计......................29

第 5 章 不同经济区域的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实证影响分析

5.1. 数据变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城镇基尼系数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代表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是国际公认的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之一,但在我国,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在 2013 年前后的统计口径发生明显变化,则选取城镇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分配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从数值上直观的呈现 2008-2017 年间政府收入分配的状况。其中:城镇基尼系数是根据 2008-2017 年 30 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统计年鉴中得到的数据,结合田卫民(2012)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 30 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近 10 年的统计年鉴,其中,2008 年-2012 年的数据是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根据其人口平均数进行加权得到;2013 年-2017 年数据直接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有差别)。
(1)被解释变量:
城镇基尼系数 Gini:在全部城镇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由于 2008 年-2017 年部分省份居民五等份或七等份收入缺失严重,本文采用 30 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城镇基尼系数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城镇基尼系数的样本数据根据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五分组分或者七组分,其中七组分的根据人均家庭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计算得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income:由于缺乏 4 个省份(山东省、湖南省、云南省和青海省)的基尼系数,考虑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收入分配。其中 2013年-2017 年的数据直接从 30 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统计年鉴中取得,2008年-2012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根据当年人口加权计算得到。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影响机制。结合上文理论和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作用于我国收入分配,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通过构建简单的执政模型对不同经济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以 2013 年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为事件冲击,不同时间段内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要素都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 2008-2017 年期间地方政府债务与其他控制变量的联合影响最显著。地方政府债务每变动 1%会导致收入分配降低 0.15%左右,证明了“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具有负向影响。”
(2)对不同经济地区的实证结果对比分析得知,因地理位置、发展水平和政策倾斜度的不同,不同经济地区之间政府债务和收入分配的相关关系也不同,与猜想 1 和猜想 2 相呼应。对于东部地区,其政府债务的增加改善了地区收入分配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作为我国最早的开放口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政府债务增加导致的收入效应高于税收效应,最终表现为收入分配状况被改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其政府债务带来的主要效应是税收效应,债务的增加会导致地区收入分配的恶化。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中部地区改变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加快地区发展进程,导致该地区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处于过渡阶段,即在 20%事务显著性水平下,政府债务的增加对收入分配具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