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怀伦理学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研究—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59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优化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主流媒体的重点改良方向。在技术时代,新闻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关怀规范机制,如何挖掘受众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关怀伦理是本文的主要理论支撑,也是拯救新闻伦理于困境之中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由于“关怀”是新闻改革的主题,关怀伦理与人文关怀具有交叉性,因此,探讨关怀伦理在新闻困境中的运用意义重大。

一、关怀伦理理论

(一)关怀伦理的思想内涵
1.关怀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男权思想牢牢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男性逐渐成为社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在此社会历史背景下,不仅女性的意志经常被忽略,女性的权利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男性社会地位完全跃居女性社会地位之上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自这一时期起,男性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对女性的统治变得自然合理。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差异逐渐加大。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男女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男性更为理性,因此适合科学领域的研究,而女性在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不如男性。
法国大革命时期,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人类的自我意识也不断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促使部分女性开始意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的健全、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完善催生了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在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不断被完善。
卡罗尔.吉利根不仅是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提出者,也是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关怀伦理学实在弗洛伊德的女性道德发展理论下提出。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性流产合法,这一案件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在此背景下,关怀伦理学试图为女性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打破传统的男权社会结构。
....................


(二)关怀伦理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关怀伦理与新闻报道因“人文关怀”而产生关系。关怀伦理的关系性、境遇性和情感性等特征不仅可以作为正义伦理的补充应用在日常行为的道德判断中,还可以作为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与关怀表达校正的理论支撑。
1.缘起:新闻报道的人文性质
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人文关怀,在此背景下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有:以人为本、和合精神、重视德性等。这些道德理念代代相传,在“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下,人民群众是新闻宣传的服务对象和报道的内容主体。新闻媒体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其桥梁纽带和喉舌作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还能塑造良好的媒介形象,并有效提升媒体公信力。
新闻媒体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人文性质。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关怀表达的不恰当,是媒体在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探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过渡:关怀伦理与人文关怀的交叉性
“人文关怀”与“关怀伦理”具有极大的交叉性。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关怀伦理是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伦理理论。由于两个领域具有交叉性,关怀伦理学作为一个体系相对成熟的学科可以为“如何加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关怀表达的不恰当是多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致使媒体公信力下滑的重要原因。以关怀伦理相关理论为理论支撑,加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恢复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其中,关怀伦理学的人本、尊重、责任、关怀的情境化等原则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

二、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关怀现状

(一)“主流媒体”的界定
2004年,新华社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对主流媒体的判断标准加以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应该从以下六个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主流媒体,如图1所示。

..........................

(二)常见的关怀报道题材分析
1.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
“弱势群体”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名词,又称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统称。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因为生理原因而处于弱势的群体被称为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相比他人需要更多的关怀,这些关怀主要来源于经济、权利和尊严等方面。由于社会弱势群体具有超于常人的敏感性,因此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从业者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怀。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在技术操作与报道形式、人文关怀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采访对象的隐私、报道手法与情感关怀等方面。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存在着普遍的关怀缺失。
首先,从技术角度考虑,媒体在报道生理弱势群体时,存在侵犯报道对象隐私的现象。侵犯隐私主要表现在:对报道对象的身份信息、病理特征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不予以保护;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未对报道对象的拍摄画面进行技术处理。
其次,媒体在报道生理弱势群体时,不计后果的进行“扶弱”式报道,忽视了报道效果。这里的报道效果是指,除了对弱者进行的物质援助,还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避免在报道过程中对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伤害。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应该正视媒体的服务意识。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意义不只局限于“吸引大众注意”,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服务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指导性的帮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再次,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出现报道同质化现象。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在报道内容上呈现出单一化趋势,尤其是灾难事件的报道。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在一段时期曾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一问题将在下一小节重点探讨。
最后,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没有针对当下采访对象提前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工作来提高报道的专业性。此外,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应当时刻注意报道措辞,避免用语歧视,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的话语权。
..........................

三、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关怀案例研究——以《新闻调査》为例...................16
(―)样本选取..................16
1.央视的知名度和专业度....................16
2.《新闻调查》中历任记者的口碑....................16
四、关怀伦理学视域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修正.................24
(一)关怀伦理在新闻报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4
1报道过度煽情:关怀伦理对正义伦理的矫枉过正.................24
2.关怀表达不恰当:关怀伦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曲折探索................25
五、关怀伦理学对主流媒体新闻活动的启示..................30
(―)关怀伦理学对新闻理念的启示.................30
1.业内要树立“以正义为底线,以关怀为方向”的新闻理念...................30
2.传媒业要端正心态:科学理性看待人文关怀.................30

五、关怀伦理学对主流媒体新闻活动的启示

(一)关怀伦理学对新闻理念的启示
1.业内要树立"以正义为底线,以关怀为方向”的新闻理念
同一个新闻事件中,正义伦理与关怀伦理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视角。传媒业中这两种视角的存在,使得从业者对某种视角的偏向影响到从业者的行为选择。受众对关怀伦理和公正伦理的倾向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新闻作品的社会评价。然而,伦理关怀追根到底是一种主观的精神追求,伦理关怀与新闻的结合意味着新闻作品中会出现强烈的主观预判,在预判会严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正义伦理是重要的新闻伦理,也是新闻理念的核心思想来源。
正义伦理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闻从业者的主要行动纲领。但是,正义伦理极强的原则性看似尊重各方利益,实因缺乏情感的融入,具有一定的“冷漠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遵循正义伦理生产的文化作品己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正义伦理相比,关怀伦理更能指引人民群众追求完美的社会生活。
在新闻报道中,正义伦理与关怀伦理各有利弊,这就要求在新闻实践中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度,根绝情境、传播效果等因素来决定二者的优先性。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新闻从业者要坚持以正义为底线,以关怀为方向,改善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

结语
优化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主流媒体的重点改良方向。在技术时代,新闻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关怀规范机制,如何挖掘受众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
关怀伦理是本文的主要理论支撑,也是拯救新闻伦理于困境之中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由于“关怀”是新闻改革的主题,关怀伦理与人文关怀具有交叉性,因此,探讨关怀伦理在新闻困境中的运用意义重大。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首先,本文只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涉及到人文关怀的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涉及到其他传播力更强的非主流媒体,比如自媒体等。互联网环境下,以自媒体为代表的非主流媒体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传播效果,这些传播效果同样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此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是简单提及。
其次,本文的结论部分只提出了方向性建议,对具体的如何树立关怀实践原则、如何强化人文关怀的引导、如何健全规范的关怀机制没有过多讨论。
最后,虽然关怀伦理学源于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但囿于社会历史和新闻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过往传媒业中女性从业者占比的上升并没有明显改善媒体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社会现状下,期待传媒业能出现更多的优秀女性从业者范本,她们的出现不仅能推动传统新闻业的改革,也能对全体新闻从业者进行启迪,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