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页岩油报道数量与国际油价对比走势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一:页岩油革命的媒介报道框架研究 ——以《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为例
本论文以中美两国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的报道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大众传播媒介从不同的侧面塑造了推进页岩油技术的商业化变革媒介框架,其中,《纽约时报》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架构了页岩油革命的媒介框架,而《人民日报》从经济发展、改革和国际合作三个面架构了页岩油革命的媒介框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框架
研究理论和假设
研究框架和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文本选择和局限性
煤介选择
文本选择
文本的局限性
第二章 中美媒介对页岩油革命的报道
第一节 《纽约时报》的报道
报道数量变化和报道脉络
报道框架和话语特点
第二节 《人民日报》的报道
报道数量变化和报道脉络
报道框架和话语特点
第三节 焦点回顾和报道对比
焦点回顾
中美媒介报道对比
第三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页岩油革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果
页岩油革命中蕴含着信息传播规律
第三节 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二: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发展策略研究
以互联网介入媒介环境为开端,新技术不断颠覆新闻形态,传统媒体亟需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短视频平台格局已形成,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牢牢占据第一梯队。大部分传统媒体通过“媒介拓展”的方式入驻抖音,向短视频新闻进军,以期在短视频新闻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同于电视媒介,传统报媒在短视频新闻业态下面临更大的压力,本文通过第三方平台数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下传统报媒抖音短视频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问题成因,为传统报媒的短视频转型发展提出实际的可行性意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短视频新闻的研究
(二)关于抖音运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第一章 党报数字化转型及其抖音号发展历程
一、党报数字化转型历程
(一)“报网互动”阶段
(二)“两微一端”阶段
(三)短视频新闻时代
二、主流报媒发展短视频新闻的动因
(一)媒体环境改变:传统报媒受新媒体冲击
(二)受众环境改变:社交媒体重构受众文化
(三)顺势而为,增强舆论引导力
(四)打造“平民化”的媒介形象
三、党报抖音号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现状分析——以27家省级党报抖音号为例
一、省级党报抖音号用户分析
(一)年轻化和区域性的用户分布
(二)高活跃和低互动的用户特征
(三)对短视频发展持支持态度
二、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内容特征
(一)统一固定的短视频形式
(二)具有情感共振效果的内容选题
(三)具有“主流化”价值取向
三、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运营效果分析
(一)以数量为突破,实现内容涨粉
(二)内容分布广,注重用户体验
(三)借力平台,整合流量资源
(四)强化媒体符号,打造品牌IP
(五)深耕传统盈利模式,未实现“抖音”盈利
第三章 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账号定位模糊
二、内容同质化严重
(一)情感单一
(二)内容复制
(三)“标题党”流行
三、缺乏用户运营,用户粘性低
(一)未设置“关注”引导,增粉较难
(二)忽视粉丝维护,用户粘性低
四、未有明确的商业目标
(一)商业化意识不高
(二)媒体和平台变现方式不契合
五、问题成因分析——以“河南日报”抖音号为例
(一)缺乏目标体系
(二)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
(三)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四)宣传为主,商业为辅
第四章 省级党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发展策略
一、明确定位,打造品牌IP
(一)精准定位
(二)打造高质量、个性化内容
(三)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
(四)强化品牌IP
二、增强互动反馈
(一)议程设置互动:话题预设
(二)人际互动:线下联动
(三)多元化互动:虚拟社区
三、建立专业的短视频内容创作团队
(一)注重人才培养
(二)完善激励机制
(三)坚守媒体人职责
四、顺势而为,突破商业壁垒
(一)直播带货:逐步主流化的商业模式
(二)商家合作,开通“橱窗”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三:多屏时代ESPN发展战略研究
ESPN等有线电视广告收入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梳理了ESPN的发展历程,特别是ESPN从单屏走向多屏的媒介进化历程,同时分析了ESPN为支持媒介多屏布局而采取的版权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点聚焦近三年来ESPN的运营现状及其面对的受众特点和竞争环境,分析了ESPN在多屏时代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论文审视了全球体育电视格局及对我国体育电视的启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电视研究
2.2 ESPN研究
2.3 电视媒介融合研究
2.4 媒介进化理论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ESPN的发展历程
4.1.1 ESPN的发轫
4.1.2 ESPN的开拓
4.2 ESPN媒介发展的路径探析
4.2.1 从单屏走向多屏:ESPN的媒介进化之道
4.2.2 从小众走向多屏:ESPN的版权拓展之路
4.2.3 ESPN的经营现状
4.3 多屏时代的媒介生态与ESPN发展战略
4.3.1 受众的媒介使用
4.3.1.1 受众媒介使用时间
4.3.1.2 受众媒介使用习惯
4.3.1.3 受众媒介使用需求
4.3.1.4 多媒介受众人群结构
4.3.2 ESPN的主要竞争对手
4.3.2.1 传统电视网
4.3.2.2 体育联盟
4.3.2.3 流媒体平台
4.3.3 ESPN的多屏发展战略
4.3.3.1 移动优先与跨平台合作的媒介战略
4.3.3.2 多屏互补与多屏互动的内容战略
4.3.3.3 头部内容与小众内容多屏分发的版权战略
4.4 全球体育电视变局下的ESPN及中国启示
4.4.1 全球体育电视的多屏生态
4.4.2 ESPN的全球化策略
4.4.3 ESPN对我国体育电视的启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四:治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效能提升研究
本文在治理理论视角下,聚焦于政府新闻发布的效能,构建了新闻发布体系中的“前端-后台”模型,并以地方政府的组织能力、信息把控能力、媒介运用能力和评估反馈能力为切入点,考察了治理能力支配下新闻发布体系“前端”和“后台”的互动流程。本研究首先选取了十八大以来的11个重大突发事件为分析样本。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1.5 创新点和不足
2.“治理”理论和政府新闻发布嬗变
2.1 中国语境下的“治理”理论内涵
2.2 作为“治理”体系构成的政府新闻舆论诠释
2.3 舆论治理观下我国政府新闻发布理念的嬗变
3.从治理效能看新闻发布体系的互动与优化
3.1 治理效能——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
3.2 政府新闻发布体系中的“前端-后台”模型
3.3 新闻发布体系中的具体要素与地方治理能力
3.4 治理能力支配下新闻发布体系“前端”和“后台”的互动
4.新闻发布效能提升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11起突发事件处置的定性比较分析
4.1 国内重大突发事件的选择和案例样本的确定
4.2 11起突发事件处置背后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
4.3 回归具体实例——影响因素的微观呈现
4.4 案例群分析结论
5.公共危机情景下的新闻发布实践效能检视——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5.1 湖北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效能研究
5.2 广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效能研究
5.3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效能研究
5.4 研究结论
6.以“善治”为导向的新闻发布与舆论治理体系建构
6.1 打造“三位一体”的新闻发布与舆论治理结构
6.2 以“四力”为核心的政府新闻发布会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设想
6.3 基于效能提升的新闻发布体系“创新考量”
结语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五:发掘“传统”: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研究(1895-1960)
本研究通过结合美国时代背景、社会学早期学科发展,对1895至1960年美国社会学三大刊物(《美国社会学研究》《美国社会学评论》《社会力量》)中考察新闻的社会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于“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孕育期(1895-1920)”、“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萌芽期(1920-1940)”、“美国新闻社会学初期发展阶段(1940-1960)”三个时期中,分阶段回访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历时性地发现、梳理、整合新闻的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理论,以描绘出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变迁图景。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问题意识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实施方案
第二章 新闻社会学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新闻社会学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新闻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一、对新闻社会学历史起源与发展的整体性考察
二、对新闻社会学具体研究议题、理论成果的考察
第三章 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光谱
第一节 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孕育期(1895-1920)
一、作为舆论形成和引导工具的新闻
二、作为主体考察对象的新闻
第二节 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萌芽期(1920-1940)
一、罗伯特·帕克的新闻社会学思想
二、萌芽期的美国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全景
(一) 传统议题的延续、创新、断裂
(二) 萌芽时期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中新议题的涌现
(三) 萌芽时期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的主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美国新闻社会学初期发展阶段(1940-1960)
一、萌芽期新闻社会学传统考察议题的延续
二、发展期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考察议题的创新
(一) 二战与冷战笼罩下的美国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图景
(二) 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编辑室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新闻社会学研究“传统”的挖掘
第一节 美国早期新闻社会学研究特征
一、议题层面:聚焦时代变迁中社会现实问题与新兴事物
二、视角层面;外向地将新闻与社会议题相勾连
三、方法层面:作为“对象”和“材料”的新闻
四、理论层面:具有社会学理论关照
第二节 发掘“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一、新闻社会学学科合法性焦虑的历史根源
二、新闻社会学与新闻学研究边界的拓宽
三、厘清学科发展中的断裂与延续
(一) 重新审视新闻社会学科发展中的断裂
(二) 揭示媒介社会学发展脉络中的延续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