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数据造假检测
被发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学术不端的行为在各界常常发生,所以国家也加大了整治的力度,现在很多时候论文基本上都要查重核查你的引用数据来源的。并且如果别人看到你的论文后对你的实验感兴趣,跟着你的思路做个一遍实验,却和你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样很容易就被发现是数据造假了。
二、硕士论文数据造假如何避免?——三个方面
1、第一作者造假:
第一作者通常是实验的主要操作者,同时也可能是论文初稿的唯一起草者。为了预防初稿的数据造假,应该让所有实验参与者共同参加初稿的撰写,而不能由第一作者包办。同时,开放原始实验记录供全部共同作者随时核对和质疑。第一作者不能将任何不知情者列为共同作者,也不能未经“老板”同意就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如果“老板”作为名副其实的通讯作者,在审核稿件时应认真负责,仔细校对和勘误,必要时应调阅原始记录,严防第一作者故意造假。
2、通讯作者造假:
通讯作者既是研究项目的责任人和设计者,也是论文的最后定稿者。在很多情况下,通讯作者可能就是论文的唯一撰写者,如果出现主动造假,大概也是最难预防的造假环节。一要靠制度的警醒,二要靠个人的良心,三要靠全体共同作者的监督。任何作为论文署名者的共同作者,应该对论文的真实性负责,同时也有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为了防止可能的造假行为发生带来的自身名誉受损,非贡献者不要轻易同意在论文中署名,而贡献者在署名前也要认真阅读全文,不要事发后悔之晚矣。
3、实验数据造假:
为了预防实验数据造假,一种做法是将全部实验工作“化整为零”进行“流水线”作业,确保每个实验环节不出错、不造假;另一种做法是每个阶段性实验都安排不同的人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重复。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管理规章,任何实验数据均应当场纪录,不允许事后补记,而且所记录的数据不能随意更改,确属笔误者应由记录者与合作者共同签名确认,预防源头数据造假。
三、硕士论文写作时怎样搜集数据——收集方法
1、通过论文网站收集
在网络上有很多专门的论文网站,比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等,这些网站中的资源权威且丰富,基本上都能够满足论文写作者的需要。这些也是写论文时的必备网站,数据也是比较权威的。
2、技术收集手段
技术收集手段往往可以进行大面积低价值密度数据的收集,比如通过爬虫(可以用Python编写)来完成数据收集等等。技术手段比较适合于集中收集网络数据并做出相应的分析,比如趋势分析等等,由于技术手段收集到的数据具有真假难辨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数据应用时要注意边界问题。
3、专属渠道收集
目前各种统计(咨询)机构也会借助于互联网来提供各种服务,而且有的数据服务是免费的,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些渠道。
硕士论文怎么搜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