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史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3196 日期:2024-07-18 来源:论文网
字义 《齐民要术》云:莼性纯而易生,种以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谓的莼菜。《本草纲目》亦云:"*9字作莼,从纯。纯乃丝名,其茎似之故也。"

学名 Brasenia Schreberi Gmel.(Brasenia peltata Purtata;Brasenia purpurca Casp.)莲科。

古名 露葵(《颜之推》),茆(《诗经》),马蹄草(《本草纲目》),还有锦菜、缺盆草、水葵、凫葵(《毛亨传》)、屏风、蘖、淳菜、丝纯、马粟草、缺盆草之名。

俗称 水荷叶、湖菜、水菜

外国名 Water-shield(英)

一、概 述

莼菜食用其带有透明胶质的初生卷叶和嫩梢。我国早已将它作为珍贵的食品,如《晋书》,记有"莼羹鲈脍",把莼菜与松江鲈相提并论,成俗有"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张翰在洛阳做官,因思念家乡美味的莼鲈,而辞官返里。说明美味的莼鲈,可以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恋,成为游子思乡的代名词。清代乾隆皇帝,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现在外国来宾,归国华侨,每到江南,都以品尝莼菜为口福。

莼菜不仅是味道鲜美的一种水生蔬菜,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治疮毒。据近代药理研究,莼菜含有丰富的多糖物质、而多糖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异物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发展和产生。由于莼菜是一种高档名贵的特产蔬菜,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需求量与日俱增,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商品。

二、起源与分布

莼菜原产我国,史籍《诗经》、《楚辞》、《博雅》、《诗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是我国江南的名菜,民间采取野生或半野生的食用或出售。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河道、港汊、塘堰都有分布,尤其是浙江杭州的西湖,江苏的太湖,上海青浦的淀山湖,浙江肖山的湘湖,湖北利川市福宝山古刹清泉的高山湖泊中,栽培较多,形成了有名的"西湖莼菜"、"太湖莼菜"、"淀山湖莼菜"、"利川福宝山莼菜"等派系。

三、性 状

莼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莼菜的形态特征和性状,及其栽培方法的记载。书述:"南越径云石*9似紫,诗曰:思乐沣水,言其茆凫葵也,诗羲疏云茆与葵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断著手中滑之不得停也。茎大如箸。……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这证明在北魏时期人们已对莼菜的叶、茎等形态特征有了较详细的认识。并已开始种植:"近坡湖者,可于湖中种之;近流水者,可决水为池种之;以深浅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叶多而茎瘦。莼性易生,一种永得,宜洁净,不耐污;粪秽入池,则死矣。种一斗许,足以供用。"这段记载,较详尽地记述了莼菜的种植方法,生长的环境和生长期。说明了莼菜种植水域宜浅不宜深,水质宜洁净而不耐肥,浅水湖泊的沿岸区湾汊和河滨,池塘等水域是莼菜生长的良好环境。

莼菜,其地下茎自匍匐着生于水底淤泥中,主茎分枝,随水而生,叶片浮于水面,呈椭圆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色,并附有透明的粘液胶状物质。性喜温暖及阳光。夏季顶生紫色小花。在"清明"到"秋分"期间为采收期。其没有透露出水面的嫩叶,叶甚美,称"春莼菜";莼菜茎逐渐细长,俗称"丝莼";"立夏"以后,气温上升,开始进入旺盛期,一直可采收到"霜降"为止,故称"秋莼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及:"莼生南方湖泽中,惟吴越人喜食之。叶如荇菜而差圆,形如马蹄。其茎紫色,大如箸,柔滑可美。夏月开黄花,结实青紫色,大如棠梨,中有细子。春夏嫩茎末叶者名稚莼,稚者小也。叶稍舒长者名丝莼,其茎如丝也。至秋老则名葵莼,或作猪莼,言可饲猪也。又讹为瑰莼,龟莼焉。"莼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期:"清明"前后,土温上升到13℃以上时,水下泥中经过休眠越冬的地下茎和水中茎各节开始萌发新芽,向上抽生茎叶,向下发生须根、深入土中吸收养分。休眠芽着先萌发,主茎上的顶芽次之。然后侧枝上的芽相继萌发。此期要求水位要浅,以30厘米左右为宜。2.开花结实期:莼菜随着新梢萌发,新梢上部的叶腋中逐渐形成花蕾。四月中旬就能见到米粒大小的小花蕾,因此在五月初采收的产品,大部分带有花蕾。五月上旬开始开花,五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一直可延续到七月中旬,有时在八月份还可见到少数的花。一般在六月开始,花量显著减少,多数花已下垂,沉入水中结果,九月以后气候较凉,不再开花结果。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旺盛生长期:五~六月水温达到20~25℃,是莼菜生长的旺盛期。叶腋间不断抽出新芽,部分芽入土成为地下茎,部分芽向上生长形成水中茎,继而又长出大量新芽,不断形成地下茎和分枝。生长快,采收量高。从五月上旬到七月上旬,是采吸的盛期,占全年的采收量80%以上。这时要求水位较深,一般在70~100厘米为宜。

4.缓慢生长期:七月中、下旬时,气候炎热,水温越过30℃,对莼菜生长不利,采收量就减少。九月以后,水温下降,采收量又回升,称之为"秋莼",但质量较差。5.休眠期:水温下降到15℃以下,植株生长逐渐停止,同化养分转向茎中的贮存,并在地下茎和水生顶的顶端和前部各节形成粗壮的休眠芽,遇霜后,叶片枯死,部分水中茎也枯死,以地下茎和留存的部分水中茎休眠越冬。

四、美 食

莼菜,被誉称为二十世纪的生态水生蔬菜。古人一向对莼菜的风味十分推崇。西晋时,人们就把它与菰菜(茭白)、松江鲈相提并论。诗人多颂之。如宋代诗人陆游有"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的诗句。宋代诗人董嗣果亦写有"野桥流水湘湖路,欲撷莼丝饭午前"之佳句。白居易的"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苏东坡的"若向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更是广为人知的诗句。明代《湘湖记》更套它"其味香脆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以异类作配耳。"明代文学家李流芳写有"煮莼歌",把莼菜写得维妙维肖。如"一朝能作千里莼,顿使吾徒摇食指。琉璃碗盛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惊叹,举箸不敢争先尝。浅斟细嚼意未足,指点杯盘恋余馥。但知脆滑利齿牙,不觉清虚累口腹。血肉腥臊草木苦,此味超然离品目。……"读来真令人垂涎,足见莼菜之美非属一般。

至于莼菜之美,还有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特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王武子是太原晋阳人,他家乡的特产是羊酪,并以此向陆机夸耀:"你们家乡有什么美味可和这羊酪相比?"陆机答以不加盐豉(加了盐豉味更鲜美)的"千里莼羹"就胜似它。陆机家在松江府,为江南故里。

莼菜入馔,可汤可菜,可煮可炒,均有滑而不腻,清香爽口,味道鲜美的特点。特别是煮汤作羹,色香味俱佳。此外:"西湖莼菜汤"("三丝莼菜汤")、"莼菜鲫鱼羹"、"莼菜黄鱼羹"、"莼菜虾仁"、"莼菜鸡丝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江南美食名肴,被誉为"菜中上味"和"江东第一美品"。

我国食用莼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茆"是它的古称,除用来烧汤外,还与鱼食做成"莼羹"。据《齐民要术》所记"莼羹"的做法是:"羹一斗,用水一升,多则加之,益羹洁隽甜美,下菜、豉、盐,悉不得搅,搅得鱼莼碎,令羹浊而不能好"。《食经》说得更具体:"鲤鱼冷水入莼,白鱼冷水入莼,沸入鱼与盐豉"。这种用鱼作"莼羹"的风尚大概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对"莼羹"相当欢喜,他在《山中诗》中有"赖有莼风堪斫脍"之句。随着时代的前进,"莼羹"的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中国名菜精萃》(周三金编著)记及:现在"杭州地区盛行用莼菜、鸡丝、鸡汤和鱼圆制作’西湖莼菜汤’、’莼菜鱼羹’"……30年代(二十世纪--笔者记),随着上海的(杭州)知味观(杭州的名菜馆--笔者注)的出现,’西湖莼菜汤’,亦闻名上海滩,许多旅游国外的侨胞和华侨友人路经杭州和上海,都喜欢品尝此菜,以表达他们思念祖国的深情。"

如今,莼菜的烹调大致上可分为"鱼羹、肉汤、素食"三大类。"鱼羹"以鲫鱼、鲈鱼、黑鱼、白鱼做羹最为有名,苏州有用黄颡鱼做鱼羹,其法特殊。"肉汤"可用家禽、火腿、猪排骨煨汤,以"鸡汁莼菜汤"最为有名,用嫩鸡丝、火腿丝做成,又叫"鸡丝莼菜汤",色香味俱佳。"素食"以豆腐、面筋、腐竹、素鸡、蘑菇等,配以调料,制成"西湖莼菜汤"或叫"三丝莼菜汤",也颇负盛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入 药

莼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肴,而且可以入药,它的嫩茎、嫩叶部分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大多为"多糖"、钙、磷、铁、铜、钾等矿物质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其是构成人体血液的血浆蛋白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更为丰富,对促进人体生长,增加胃液分泌,滋养血液,安神养心,防止肝脏损坏等,均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莼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水、补血、润肺、健胃、止泻、消肿、解毒等功效。可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等症。莼菜叶背分泌的"琼脂"胶质,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丝氨酸,具有保健美容的功能,可抗皮肤皱纹,增强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药理研究表明,粘质中还含有抗癌、降血压的攻效,唐代陈藏器《食疗本草》载:"莼菜鲫鱼羹,可以下气止咳,多食解丹毒,补大小肠虚气"。治热疽,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百药毒。"《日华子》亦载:"治疽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苏州水乡有一传说:"时有一肺疾患者,求日(本)医而被拒之,是因肺疾晚期无特殊药可治。病者归后,日日食以莼菜,病日趋痊愈,日医闻之,论为莼菜之奇效也。"

最近药理研究表明,莼菜还可治疗癌症。这是因为莼菜含有"莼菜多糖",这是一种酸性果多糖,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而且能明显地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异物的功能。医学研究证实: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而"多糖"则通过宿主中介作用,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近期日本报道:莼菜可以治癌症的论点,找到了理论的依据。

六、天然的水质净化器

由于化肥、农药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目前整个世界的饮用淡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饮用了污染的水,世界上每天至少有3万人受害死亡,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也是由于饮用污水造成的。这一悲惨的事实已引起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极大关注。改善水质的最根本办法是杜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但这需要耗费6千亿美元,因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过滤的办法。

近年来,美国宇航局国立技术研究所的西。奥尔比顿博士等人,却意外地发现,原大量生长于湖泊、池塘、河沟中的一种水生植物--莼菜,竟是一种天然的水质净化器,它可以廉价有效地净化水质。

莼菜,在我国江南一带广为分布,春、夏两季可作高档蔬菜食用。不过,在美国却没有莼菜。直到1884年,日本莼菜首次出现在美国的博览会上。这种碧绿的浮叶,在阳光照射下,紫花丰腴饱满,形神兼备,它的香味虽没有桂花的浓郁,但却独具恬静、清雅的特点,缕缕芳香,会随风飘扬,使人心旷神怡。相传,当时美国博览会上的不少参观者,均被它秀美的姿态倾倒,不自觉地把鼻子凑近花丛,嗅而不止,皆拍手称其为一种少见的观赏性的水生植物。

从那时候起,美国园艺界才大量引进莼菜,加之它的繁殖率极强,又没有存在抑制其生长的昆虫。没过多时,便遍及美国的湖泊和池塘,最后多到难以收拾的地步,甚至妨碍了汽艇的航行和泛舟游览,于是又遭到除莠剂的大肆毁灭。

如今,意外发现它们有净化水的神奇作用,这种在美国濒临灭绝的莼菜又获得了新生。奥尔比顿博士等人还准备将其净化的水质让宇航员饮用呢?这真是:道路坎坷不平,作用神奇逢生。

七、Water-shield杂议

不知为什么缘故,这睡莲科的水生植物,世界各地几乎都可见到,独不见欧洲。因为它的叶呈卵形,有点像古代勇士手中的"盾",因此它的英文名为Water-shield,如果直译,应为"水盾牌"。不过,在英语中,这字又可指"水盾草"。水盾草是热带南美洲的特产,卡罗来纳水盾草、美国人尊之为"华盛顿草",在美国的水族馆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与莼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虽然均为水生),不可混为一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