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粳2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8590 日期:2024-06-02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武运粳23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武运粳23号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运粳2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武运粳23号(原名运2645)系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2月28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4),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形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叶色中绿,叶片夹角小,茎秆坚韧有弹性,抗倒性中等;穗粒结构较协调,有效穗数315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8~155粒,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6.5 g,株高98 cm,全生育期159 d,与武运粳7号相当。
  1.2产量高
  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 249 kg/hm2,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1%,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897 kg/hm2,较武运粳7号增产9.8%。2009年金坛市水稻万亩示范区核心区平均产量为11 521.5 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12 801.0 kg/hm2。
  1.3米质较优
  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该品种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28.0%,垩白度4.4%,胶稠度84.0 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1.4综合抗性较强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4.9%(感病对照3年平均穴发病率60.55%)。
  2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
  2.1.1机插壮苗指标。秧龄12~20 d,叶龄3.0~4.0叶,苗高12~18 cm,白根多且盘根结度好,秧苗地上部百苗干物重2 g以上[1]。
  2.1.2精做苗床。建立通气式苗床,于落谷前15 d进行干整水平后排水露田硬板,畦宽140~150 cm,畦沟宽30~40 cm,深10 cm,四周沟深15 cm,畦面要求达到“平、实、光、直”。
  2.1.3播种技术。适期播种,一般5月25日左右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10日。视接茬情况掌握“宁可田等秧,切莫秧等田”的原则,移栽大田用种量37.5~45.0 kg/hm2,每盘(58 cm×28 cm)落谷100~120 g;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移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床土培肥每75 kg过筛细土(土粒粒径≤5 mm)中匀拌0.8 kg壮秧剂;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和药剂浸种,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0 cm的无纺布居中覆盖,四周用土块压实[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1.4苗期管理。育秧床土用壮秧剂培肥的秧苗期不需要追肥,没有用壮秧剂的要因苗适量追肥,追肥前先将苗床覆盖1~2 cm厚的薄水层后每盘施2.5~5.0 g尿素。水分管理要保持无纺布湿润,灌水掌握“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无水”的原则。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要在齐苗后松去四周压实土块,让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以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和覆盖防虫成效。
  2.2合理密植
  机插秧龄应严格控制在20 d以内。机插高产栽培的适宜行株距配置为30 cm×(11.7~13.0)cm,插足25.5万穴/hm2,每穴3~4株苗,基本苗75~105万株/hm2 [3]。提高机插质量,大田耕整平田后沉实1~3 d再机插;薄水浅插,掌握“不漂不倒,越浅越好”原则,机插时入泥深度以0.5~1.0 cm为宜;机插时的行走路线掌握“长田、方田靠边插,再后横头来回出田头,圆田、三角田隔趟插,再后一圈出田头”。
  2.3科学施肥
  精确定量施肥,掌握“适氮、稳磷、增钾”的原则,机插秧不施大头肥,单产9 750~10 500 kg/hm2则以施纯N 270~300 kg/hm2为宜,其中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5∶5或6∶4,氮磷钾比例为1∶0.3∶0.5。肥料运筹:基肥施高含量复合肥(16-16-16)225 kg/hm2;蘖肥分2次施,第1次于机插后7 d施尿素112.5~150.0 kg/hm2,第2次于栽后15 d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8-7-10)225 kg/hm2;拔节期结合搁田施单质钾肥75.0~112.5 kg/hm2;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促花肥于倒4叶时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12.5 kg/hm2,保花肥于倒2叶时施高含量复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
  2.4合理灌水
  机插秧水浆管理要做到薄水机插,移栽后保持寸水活棵,以利返青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以促进分蘖发生;够苗期,即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脱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强秆壮根。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以下,实行“前轻后重、分次搁田、逐步到位”的原则;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前水不见后水),切忌断水过早,成熟前7 d断水,以利养根保叶防早衰,确保活熟到老。
  2.5病虫草害防治
  机插育秧在做好药剂浸种的同时,播种盖籽后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既能有效阻隔灰飞虱入侵传毒,预防秧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又可不打农药,减少污染,是一项实现清洁环保生产的有效措施。坚持带药移栽,移栽前1~2 d揭布后及时打药,确保健苗生长发育;适时化除,掌握机插后5~10 d化学除草。大田生育期间,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灰飞虱防治,防止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的防治;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打药施用苯甲丙环唑225 mL/hm2,既能有效预防水稻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又能延长植株功能叶的寿命,增强光合作用,使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增产提质作用显著[4]。
  3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张洪程.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3] 蒋祖明,李伟海,段云辉,等.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9(5):69-70.
  [4] 杨开术,王慧,谢瑛,等.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8号[J].河南农业科学,2008(3):41-4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