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以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二、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要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三、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可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