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方法上应尊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解决,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流程:设计学教案——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达标反馈——拓展延伸——课后反思。
一、设计学教案
教师应超周备课,给学生提前准备好学教案,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把预习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学期开始时,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一起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形成自学习惯后,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新奇、疑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三、合作探究
这是教学流程中的主要环节,根据创设的情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信息交流、数据处理等,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应及时鼓励,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根据学生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合作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达标反馈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时分层次进行。形式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要针对性,因材而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预见性和滚动性。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要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布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与他人合作解决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课后反思
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等,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的思考性回忆,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改革的一个环节,是突出重点内容、达到多种思维、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1、创设宽松平等氛围。
要创设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自然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计算产生于现实世界并服务于现实世界,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数学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知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有条理的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议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