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数学教学早日实现素质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211 日期:2024-05-19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摘 要: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使学生真正地在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做一个适合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改革举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个性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呢?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2.重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3.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4.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5.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6.加强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二、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2.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3.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4.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5.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五、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社会教育具有导向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教育以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不同的领域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使社会教育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社会教育还有着较广的覆盖面,使教育取得普及性的效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对完整的教育活动来说,三者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三者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某一方面的不足需由另一方面的优势来弥补。如学校教育的集体性特点,使得每一个学生处于集体的氛围中,便于增强其接受教育的动力和压力,这是家庭教育所无法相比的,而家庭教育的个体性特点,便于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又是学校大班教学所难以顾及的;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学生们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打开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社会经验,还可使学生身临社会,切身感受到现代科技已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冲击着整个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自作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