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观”的正确导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620 日期:2024-05-13 来源:论文网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之所以能产生撼人的力量,究其根源是因为文学闪耀着“人性美”,其本质就在于一个“情”字,情源于心,情终于爱,爱情是人类最伟大,最圣洁的情感。是真、善、美的完整体现。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爱情的篇目很多。可是,有些老师却谈“爱” 色变,闻“情”生怯,对爱情讳莫如深。即使涉及,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或“顾左右而言它”,如蜻蜓点水,草草收场。可叹,这高尚的审美情趣,却成了中学生的禁区,成了青少年难以涉足的“御花园”。
  一、教学中“爱情观”导入的必要性
  首先,在现代结构的家庭里,“独生子女”尽管受到了长辈的宠爱。但“单一化”的亲情已不能满足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的需求;其次随着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高中生出现了对异性的敏感与追求。他们一方面渴望被理解、被认识。一方面又越来越强烈地被异性吸引。但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素质以及师长的传统道德渗透,又使他们在自我追求与客观环境的矛盾中陷入偏执、困惑中。可见,这一时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导入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正如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所说“爱情是伟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重新做人。”
  二、正确“爱情观”导入的迫切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也产生了深刻的嬗变。表现在文学上,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展示了“爱情”这一千古不泯的主题。在“高雅”的文学作品之外,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猎奇、色情描写的非法廉价刊物也涌入了市场。
  这一代中学生正式时代和社会的产儿,他们在开放的环境长大,因而会特别关注与自我心理渴求的有关知识,而书籍正成为他们这一时期心理的寄托。但他们受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限制,缺乏选择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这样,街头书摊的庸俗刊物不免会受到他们的青睐,成为中学生热衷涉猎的“文学大市场”。其结果,小则影响学生学习,大则祸及家庭、社会,造成无法挽救的恶果。可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引导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三、正确“爱情观”导入的可行性
  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来看,涉及爱情的篇目不在少数,《孔雀东南飞》、《致橡树》、《荷花淀》、《林黛玉进贾府》、《守财奴》等等。在这些课文中,有的表达了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如《孔雀东南飞》;有的阐述了正确的爱情观,如舒婷的《致橡树》;有的则歌颂了爱情中的人性美,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些典型的例子,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正确的“爱情观”的导入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另外,正确的爱情观的导入,正迎合了中学生那种敏感和驿动的内心世界的强烈渴望。
  鉴于以上条件,使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正确的爱情观具备了可行性。即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渗透这种意识。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大多经历过爱情,因而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体验。如果能结合现代学生特点,对学生适当进行爱情观的导入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现有的课文中,因为文学之“情”美,是具有无限延展性的。因而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立足于课文,着眼于课文书籍,将会收到较好的效益。教学中,我利用涉及爱情的课文,有步骤地进行课内讲解、课下讨论、课外阅读、阅后小评等方式相结合的手法,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爱情观的导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课内教学,通过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识什么事真正的爱情、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并引导学生体会爱情中的“人性美”,懂得爱情应具备的美德,以及中学生阶段应怎样正确对待爱情。《荷花淀》是一篇洋溢着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的爱情赞歌,是一篇爱情教育的绝好教材。夫妻话别,语短情长;探夫心切,情意缱倦;夫妻杀敌,并肩芦苇荡。一对对青年夫妻宁可共同牺牲自己的爱情。可谓爱情的最高境界。以上夫妻的爱情,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先,这就是崇高的爱情,是中华儿女优秀品质的写照。正是有了这样的爱情,才使我们的种族繁衍、民族繁荣。这种爱情,也正需要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感奋异常。
  此时此际,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杨沫的《青春之歌》,使学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美是爱之源,“人只有可爱才美丽”。只有发现异性的美,才能产生爱。也只有高尚的审美观才有高尚的爱情。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之后,我在高二年级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正确地塑造自己,正确评价异性。
  讲《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有意介绍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讲邹忌、水生、朱自清等,突出他们共同的高尚的人性美、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气节等。由此引导学生端正审美观,培养人性美,并以此审美标准评价异性。
  然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羊脂球》,《少年维特的烦恼》。思考:怎样的人才美?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尽管观念开放,但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对爱情具备的美德有深刻的认识。阿Q那种“要什么就是什么,要谁就是谁”的爱情观不可取;葛朗台那种金钱至上,缺乏人性与感情的爱情观更应鄙弃;只有刘兰芝、焦仲卿那样的真诚、专一而善于奉献的爱情观,才是我们所应提倡的真正的爱情美德。
  在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些认识之后,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复活》,思考并写读后感:什么是爱情应具备的美德?
  最后一个阶段,我引导学生读名剧《雷雨》,讨论造成繁漪悲剧的原因。讲《红楼梦》,讨论宝黛悲剧的根源。并联系周围的实际及现阶段中学生的不成熟心理特点评论“早恋”的种种弊端,布置课外阅读《柳眉儿落了》,写出思考作文《中学生应怎样对待爱情》。作文中反映了学生们趋于成熟的心态和见解,效果颇佳。
  这样。通过讲解、引导、讨论、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爱情观”,并且应将此种意识看作文学及德育渗透的一项重要内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