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比较欣赏方法的运用更为行之有效,也就是通过作品间的比较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多角度地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能使深奥的理论更为形象化,更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美术作品 比较欣赏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方法有多种,但在提高欣赏能力方面,当以比较欣赏法更为行之有效。比较欣赏是指在欣赏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比较性的分析、评价等研究,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就美术教学中比较欣赏方法的运用分述如下:
一、欣赏中的横向比较
比较欣赏中的横向比较是在欣赏过程中对与欣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
1.比较文化背景:每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与当时当地文化背景中的各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都是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表达了女子的闲适与自得的心态,《蒙娜丽莎》表现了女性的优雅而神秘。因而,通过比较分析有助于理解作品中的意象。
2.比较艺术种类:我们在欣赏某些美术作品时,可联系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艺术语言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在欣赏南宋作品《寒江独钓图》时,可联系《江雪》这首诗的内涵来理解画境;在欣赏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时,则可联系舞蹈与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来加深理解。
3.比较风格流派:美术中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不同的风格流派其造型形式和技巧各具特色,如果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形成比较则易区分开来。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外国绘画作品欣赏》中的作品加以分门别类,如野兽派、印象派、抽象派、浪漫主义等,学生不仅很容易区分,而且兴趣盎然。
二、欣赏中的纵向比较
每一种艺术,每一个流派,每一位艺术家乃至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特征,在比较分析中认识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
1.艺术种类的纵向比较:在欣赏某类艺术作品时,若能把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理解单个的作品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为了使学生对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有个整体认识,我就用表格的形式把不同时代发展归纳出来。
2.艺术流派的纵向比较:把某一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比较分析,则可清楚地呈现出该类流派艺术特色的发展线索。例如印象派艺术,从印象主义的莫奈到新印象主义的修拉,到后印象主义的塞尚、凡高、高更,他们的代表作品基本上就体现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色,将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找到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3.艺术家的纵向比较:每一位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各有不同,其艺术观念和表现特色也不断地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如一生风格多变的毕加索,如果忽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性情多变的精神世界去理解其作品是难以透彻的。但如果在欣赏中联系各时期的作品及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则不难窥到这位艺术大师作品中的真谛。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作品比较,使直观的画面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大脑异常活跃,使学生在审美能力这一方面有显著提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参考文献
[1]《新概念 新方法 新探索》 孙景尧编
[2]《美术教育展望》 徐建融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美术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外国美术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