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数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970 日期:2024-05-07 来源:论文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过去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后发现:由于担心低年级年龄小,加之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灌”得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被动学习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会探究。
  在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在学生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可能的。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小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本性。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们就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探究。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经历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低年级学生具有了一些感性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可能的,而且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探究能力。如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学习科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在探究性学习中也不能拔高对学生要求,不能苛求他们象科学家、发明家那样有发明创造。只是引导他们象科学家那样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和知识,只要对学生自身来说是新的发现,就是探究,就是创造。通过学习,我逐步树立了以上观念,这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探究。
  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爱问为什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以认“2”为例,老师先课件出示:2 个苹果、2 只小鸟、2 个小学生、2 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 根小棒,2 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老师又问:" 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 " 他们说,想到人有2 只手,2 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 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 的概念。
然后问:数字“2”有什么用?于是学生大胆猜测,有的说用来表示物体个数,有的用来表示大小……这时老师不急于告诉答案,故意设下悬念,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有的向大哥哥大姐姐请教,有的向家里人请教,学生主动获得了许许多多有关数的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探究。
  要使探究活动有实效,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中,我初步设计了一套让学生有多次探究机会,能充分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步骤如下:师出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尝试(探究)集体交流小组尝试(探究)师生小结方法基本练习延伸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者,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也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学生有两次探究机会,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开始时我还有顾虑,担心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差,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但随着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逐提高,老师上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活跃,效果也越来越好。
  四、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励学生不断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例如:学生刚开始探究时,缺乏自信心;在探究中遇到较大困难,一时又无法解决时,有一的畏难情绪;对同一个问题探究时间较长,没有耐心等。因此,老师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行为,了解探究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下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探究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一)、表扬和奖励。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一句赞扬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一次轻轻的点头,都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增强他们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对每个学生充分表扬,千万不要吝啬。同时我还做了许多精美可爱的小礼物(各种图片、手工作品等),每当学生探究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奖励他一件小礼物。在多种手段的激励下,学生探究情绪高涨。
  (二)、组织竞赛。
  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互相竞争,看谁做得快,看谁的方法多,看谁的方法妙,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推动探究活动深入进行。既可开展个体竞赛,也可开展小组竞赛,根据表现和成绩评出“小能人”、“探究之星”、“金点子”等奖项。
  在当前大力进行课程标准改革的形势下,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坚持着眼于使学生学会、会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动机会(但探究也要注意适量、适度),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