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770 日期:2024-05-05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当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应如何把握自身的语言运用呢?或者说,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哪些要求呢?本文试图对这方面问题作一探讨,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科学性
  科学的教学语言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正确地使用、解释名词术语。历史学科的一些名词术语都有其确切的内涵和外延,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有些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这方面表现较轻率。举例来说,讲授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时谈到“总理衙门”这一历史名名词,有位老师就简单地说:“总理衙门就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其实,考察一下总理衙门的职权,我们就会明白,在当时,它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务,权力很大。很明显,它与今天的外交部不可同日而语,这位教师对其解释是不确切的,犯了科学性错误。这样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正确地使用理解这一历史名词术语造成了误会,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用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用词不准确,词语修饰搭配不恰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语句不合乎逻辑,就会使教师的教学语言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也起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让我们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表述的一句话:“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仔细推敲这句话,发现此句缺少“逐步”两字。为什么这样讲呢?近代史上,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只是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定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则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见,这位教师将修饰词“逐步”去掉,是不准确的。另外,从整个历史现象的推理过程看,这句话也是缺乏内在的逻辑性的。因此,教学时如不注意用语准确和合乎逻辑,就会犯科学性错误。
  二、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历史教学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表现在,教学内容繁杂,信息量大,而相对的课时量却有限,领导、学生重视不够,可以说任务重,时间紧,给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说,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简明,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不便;另外,教学语言冗长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回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对繁杂的内容要尽量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在学习《南京条约》内容时,教师只需说十二个字: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割地指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指赔款英国2100万元;五口通商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教师仅仅用短短的十二个字就高度概括了条约繁多的内容,利于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启发性
  历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历史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达到培养人材的目的。同时,历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其技巧手段而言,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层递等修辞方法,致力于点拨、引导、引发。举例来说,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教师指出中国近代史一部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那么中国人民是如何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定感到很大,无从着手回答。这时,教师就要用启发性语言,化大为小,层层引导。如问:“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哪些阶级?”生答:“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师又问:“面对列强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又分哪几派?”生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开明派,以奕訢、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他们都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师最后问:“这些阶级和派别为了抵抗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有哪些具体行为和措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步步诱导启发下,就能一一作出回答,然后再通过分析、对比、归纳和演绎,就得出这一大题的具体答案。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兴趣,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及综合比较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以上是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总之,本文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遵循上述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用尽善尽美好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唯有此,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达到历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