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探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705 日期:2024-05-04 来源:论文网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发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科普类题材占有一定的比例,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怎样挖掘它特有的优势,闪现它的光彩。我就从科普文的特点和意义剖析入手,探寻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
  一、科普文的价值取向
  1. 沐浴科学知识的光辉。
  科普文往往传达正确无误的科学知识。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孩子讲述了一个个好玩的科学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和懂得这些最新、最优质的科普知识,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有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
  2. 习得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之兼美的文章。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引领孩子细细地品味,感悟语言魅力,从而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1. 读:读懂知识,读出情趣。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科普文也不例外。对于不同体裁的科普文,我们要不同对待,该激情处,读它个激情飞扬,让知识与情趣共生。该平铺直叙处,我们就不要刻意追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懂知识。
  (1)指向性读。
  对于叙事性的科普文、科普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指向性朗读,读懂知识。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和指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内驱力,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加工整理,然后在消化、理解、吸收。
  (2)情趣性读。
  情趣,指的是情感和趣味。 小学低段的科普文,往往是童话、诗歌的题材,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很好平台,可以采用赛读、角色表演等方式读懂知识,得出情感,让知识和情感共生。对于一般没有情节、语言简练、相对比较枯燥的科普说明文,语文教师也可以适度挖掘课本中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读出情趣,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