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课堂活动要有明确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是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或者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老师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也就是说要丰富多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的方向和新课标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实施新课程后,语文课中的活动是丰富多了,可徒具形式的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也出现了。有些问题只要学生个体动一下脑筋便可以有答案,也要来一个“前后左右四人一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这不是有点华而不实,为活动而活动了吗?
语文课堂中的活动必须要有语文学科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都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课程标准中“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等要求,应当成为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组织活动的指导思想。
如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的读书活动,应根据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速读某部分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在文本中捕捉信息、整合信息,也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概括某部分的内容。再如语文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得出是非优劣的结论,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要求学生做围绕中心、使用合适语言、有条理表达自己观点的练习。
总之,有语文学科要求的教学活动,才是语文教学的活动;也只有有明确的语文学科要求,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效益。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评价课堂活动的标准依旧是效率,绝对不是热闹。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课堂活动实施的主要要求:第一,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创设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同学之间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课堂上教师经常鼓励和启发学生导出和证实他们的结论;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切合学生的实际,使之能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使他们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选拔。有效教学的评价,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坚持了上述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