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快乐学数学——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引入的方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305 日期:2024-04-30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恩格斯曾经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中学教育中,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也正是基于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在全国对各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和作业进行了调查,此项调查显示,学生学习数学心情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普遍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学习无劲头,对数学有厌学情绪。这些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好学数学呢?
  今天我重点在就如何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入给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课本举一些实例,给大家今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复习引入
  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 如:教有理数运算之前,先复习整数的运算等;教分式,先复习有关分数的运算。
  二、作业引入
  一般是通过对学生练习以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有意出示一种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讲评时,借端生议,导入新课。例如:“求直线y=4x-1、y=-x+2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像。”学生在做这道基本题时的主要错误是,找错了与坐标轴的交点,画错了直线的位置。纠正错误之后,再引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
  三、目的引入
  即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论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x2=N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2=b”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四、悬念引入
  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如教不等式性质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a与-a的大小。肯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a>-a,教师适时给出a=-2,则显然-2>-(-2)是不成立的,由此产生了悬念。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趣味引入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题,或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六、史话引入
  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七、实践引入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探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引入以下实例: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度AB,有人在池外取一点C,连结AC、BC及其中点D、E,量得DE的长度,便得到了这个池塘的宽度。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
  八、讨论引入
  上课初始,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再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形?教师可以利用电脑适时放映各种不同形状轮子的车行进时的状态,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们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