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早读课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775 日期:2024-04-05 来源: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中专 语文 早读 内容 形式
  论文摘要:“一日之计在于春”,早读课处于记忆最黄金的时间,可中专语文早读课却处境尴尬,现状不容乐观,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剖析了中专语文早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出原因,结合职教特点,从内容到形式对早读课进行了初步设计与规划,使中专语文早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以适合学生成长,适应职业教育。
  “教学千法,以读为本”,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黄金时间,会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补充、深化和拓展,有利于培养语感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早读课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注意。
  纵观中专语文早读课,现状不容乐观:凸显不了职教特色;学生参与度不高;开始声音大,越到最后声音越小;嘴巴上读,却没入脑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随意性大,没有具体目标与内容。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教师指导,内容单一枯燥,形式老套陈旧,学生不感兴趣。故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对现有的早读课进行改革,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新,使早读课适应中专语文教学,凸显职教特色。
  一、早读内容要丰富多彩
  1.教材内容
  现在的中专语文课本每册共六个单元:第一、二单元为现代文,第三、四单元为文言文,第五单元为小说,第六单元为诗歌。对于每一种体裁的课文,朗读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现代文与文言文可以每篇读3~4遍,如果有背诵的,还要熟读及会背;有的小说篇幅较长,可截取重点段落精读;诗歌则要多读几遍,注意重音、停顿等因素,熟读并背诵。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读课文外,一些小知识点也不能遗忘:中专生由于语文基础较差,词汇量严重不足,导致在表情达意时只停留于简单的层面,故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积累。“阅读提示”与注释包含了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字词注音等,古文的注释则更为重要,便于学生疏通词句。故在早读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适当记忆。
  2.课外内容
  语文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内,况且现在的学生求新意识强,课文因多读几遍后再读就会索然无味。因此,早读的朗读材料应广泛些,可依托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增加阅读量与知识积累。中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诗词歌赋、课文知识链接、散文美文甚至学生优秀的作文,都可作为早读内容,总之,一切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作品都可以进入语文早读课。
  3.职业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教特性使得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专业要求,向专业特色倾斜,并且为就业服务。一年级新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可能不甚了解,在早读课中我们可以添加一些专业介绍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了解一下。由于二、三年级不再开设语文课,但语文早读还保留,学生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该读什么的茫然,会出现聊天,甚至睡觉现象,不妨结合专业、就业来增加一些内容。二年级时,教师或学生查找一些关于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的资料,也可以打听一下就业的方向及相关企业的文化,这些信息都可以拿来使用,使学生心里有数,并调整学习,完善自己以符合以后将从事的职业的要求。三年级时,学生将走上实习岗位,会去应聘、求职,良好的礼仪及技巧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最基本的应聘、求职技巧,选取若干作为参考。
  4.差异性内容
  中专生入校成绩差异比较大,同一个班的学生入校分甚至能相差一百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早读课“一刀切”,采取同一步调,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订差异化内容。
  早读课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全班一起参与,后一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分层早读。例如,有的学生大量生字不识,句意表达不清,而有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可区别对待,对前一类学生要强化词汇量积累,多识记词语;后一类学生可再深入一些,侧重感悟与理解。学生的记忆力有差异,在背诵课文时也要区别对待,给学生定不同的任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早读形式要变化多样
  1.朗读
  (1)教师范读
  早读课也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认为只是学生的事,只要学生读就行,要改变那种教师只要按时到班“看”早读的观念。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易受榜样的激励和鼓舞,并产生模仿、学习、追求的情绪和动机。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学生欣赏着书中的一切,欣赏着老师的声音,欣赏着老师的表情,感受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更有激情地朗读。而且教师范读,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分角色朗读
  由于性别、性格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对于朗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这势必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例如,戏剧、剧本特别适合此类朗读方式,学生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人物,创设情境,融入其中,揣摩人物性格及心理,既锻炼了“读”的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配乐朗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营造氛围,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以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会更有情调更有感觉。此类朗读方式比较适合诗歌、散文、美文,例如,在读《荷塘月色》时,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地体味月光的轻柔、缥缈、朦胧;在朗读《再别康桥》时,可播放黄磊的《再别再别康桥》,在相似的情境中,体味作者的依恋之情;在朗读《壮丽的三峡》时,配以《长江之歌》,在豪迈的乐曲中,想象壮丽的三峡,感受长江的风采。
  (4)竞赛朗读
  本种朗读方式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乐趣和斗志,使之能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参与其中,可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也可同桌赛读,随机点读等。在朗读前,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并明确告知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竞赛朗读既刺激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主动调整自己的朗读,重视停顿、节奏、感情等因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
  2.其他形式
  (1)说
  中专学生在三年后就面临着就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境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我们可以在早读课开始的5~10分钟内设置一个“说”的环节。由班上学生轮流当主持人,播报校内外、国内外新闻,社会热点等,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挖掘其思想的深度,会说才更会交流。
  (2)唱
  虽然早读课是以“读”为主,但也不能局限于读,有的体裁可以换一种方式来体验,用“唱”来辅助“读”。《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学生爱玩,爱唱歌,这是天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设计早读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激发其好奇心,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过程中,学生会熟悉诗词并进而理解记忆。
  总之,要想使中专语文早读打破陈规,其内容与形式均要创新,都要求变,我们要还早读课更自由、更宽泛的氛围,让学生都爱上早读,让琅琅书声充满校园。
  参考文献:
  [1]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2]王立军.阅读教学切入法则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3]金复耕.阅读教学中写作背景资料的巧妙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4).
  [4]龙莲明.谈谈语文课中教师的范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