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感情的滋润,而写作更要注重抒发真情,张扬个性.作文中如果没有“自我“,缺少”真情实感“的抒发,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这一问题成了社会议论的焦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淡化文体,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由此看来,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的培养已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学生为本,树立其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因此,教师能否以学生为本,树立其写作信心,激发其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作家梁晓声说:“对于少年儿童,快乐写作是最值得倡导之事.惟快乐才有自愿可言;惟自愿才有真情实感的流溢和表达。而真情实感,乃初级写作的起码的元素……“然而,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在我校曾对学生作过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5%,而55%的学生写作目的只是为了练好作文,以便中考考出好成绩……,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笔者认为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缘于 “情”而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语文教师都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尖子生上,而对大部分学生,都往往只教给他们一些作文应试法,如讲解一些一般作文的结构,再叫他们背几篇范文等等。这种做法既不能把尖子生扶上去,又大大地挫伤了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不可取。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把作文写好。有些同学虽然语文成绩不尽人意,不懂得语法知识,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把肯定句变为否定句,但却能写出一篇篇文笔流畅,见解独到的好文章。差生能写出好文章,优生当然就更有可能。为此,我常在班上对学生说:“在写作方面,没有优生差生之别,优生能写出好文章,差生也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关键看你是不是抒发了真情实感,展现了个性魅力.”在我的感召下,每位同学都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我以为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信心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包括写作),充满信心地去做和垂头丧气地去做,那效果肯定是大不一样的。只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事往往比较马虎,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字迹了草,乱涂乱画,就是结构松散,条理不清。但我并不因此而轻视这些作文,我对每篇作文都是一视同仁的,不打印象分,唯质是取。毕竟平时作文与考试作文是有区别的。因此我才能常在差生中发现好作文。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积累写作资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哪里来 个性怎么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则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真情,张扬个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须得亲口去品尝,才知其真味。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热忱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亲身体验个中滋味。“识得人生愁滋味”,才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去矫揉地“为文造情”了。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资料,比如: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在搜集整理中,学生既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形成独特的视野,孕育鲜活的思想又有兴趣地参与写作,得一石二鸟之效.学生可以在搜集中去感受,在整理中去体会.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规律的体现.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诚爱心,让自己笔下的文章,更富人文的底蕴,更具人格的力量。所以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积极参与"首先是热爱,对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爱心,参与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其次是指导学生怎样细心地观察、感受、体验,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情真意切,当不必做作以蒙人,矫情以引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语)“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文如其人,心口如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这都是通过写作“教人求真”的底线,也是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人格锻造.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目的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学生在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正是“无话可说”。原因何在 一方面,学生的生活面较为狭窄,缺乏生活体验,很多写作材料都只是来源于胡编乱造;另一方面,我们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三、营造宽松,活跃的写作氛围
目前的教育,正在从应付考试转向提高素质,但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现在的中学生,还生活在种种桎梏之中,因此,如何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活跃的写作氛围,就越发显得重要。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剥夺这种主动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为他们创造宽松,活跃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顾忌的畅所欲言。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亮丽,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而后勉励多多练笔,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心志与才华。闭门造车式的作文课,阻隔了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让学生饱受“无米之炊”的煎熬;作文教学受制于命题作文,学生丧失作文主动权,积极性大大受挫,创造的灵性也被扼杀;应试教育的怪圈套牢了作文教学,作文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敲门砖”;为了迎合“标准”以换取高分,说大话、空话、假话成了时尚,言不由衷的应试作文,因附庸“时髦”而扭曲了时代感,也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性:题海战术泛滥成灾,形形色色的套路作文,模拟题,仿真题应运而生,学生在应试作文模式中机械操作,疲于奔命。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抒真情,展个性.出好作文墙报和编好佳作精选,这是两件很重要的工作。我在每次的学生作文交上来之后,便从中选出十篇左右较好的文章(强调:内容不能杜撰,而应有真情实感,能展现个性)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作文墙报”上,让同学们欣赏,这样做既能鼓励作文被张贴的同学,又能激励其他同学。接着,只要好的文章达到一定的量后 (一般需一个月时间)我就把它们编辑成优秀作文集,发给每个同学欣赏。这对作文被收入集子的同学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在他们看来,一册集子简直就是一本书,而自己的文章能够被收到“书”里,这可不是一般的事。而对那些自己的文章暂时没有收入集子的同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说不定在下一次的集子中就会出现自己的名字。这样一些同学受到鼓励,一些同学得到激励,班级的写作气氛便越来越浓了.此时,又何愁缺乏"抒真情,展个性"的好文章呢?
四、挖掘鲜明独特的写作个性,进行自由式作文
初中生的思想应该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有成功的笑容,也有失败的眼泪。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遗憾的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他们的文章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因此,如何使他们写出特征,写出个性,就成了我们写作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我特别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尤其不要受主题的限制。如写《放学后》,并不一定都要表现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如果那样,势必会有许多同学写在路上拾到钱包,帮老奶奶做好事等等。我所要求的是,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切的事,至于这件事有没有积极意义关系不大。这样,学生才敢放胆去写,才敢写放学路上所遇到的丑恶现象,放学路上的寂寞心情等。方跃斌同学的《放学后》就是这方面的力作,他写的是自己在放学路上的怅然若失的心境,写得情真意切,因而得以发表在校刊上。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我发现.即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发现作为脱离其他一切事物的一个世界——主观意识。”“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个性,我还经常鼓励他们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摈弃形式主义,尤其是不要受一些范文的限制。因为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就像与熟人谈心一样,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一般很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就是面对同一经历,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把题目定死了,很难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我一般是规定几个大致的范围,让他们自由地去写,想写成记叙文就写成记叙文,想写成日记就写成日记,想写成随笔就写成随笔。而且字数也不作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们普遍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后的一种快感,生活中还不能少了它。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即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文本走向人本,要让学生敢于抒真情,展个性,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之路将越走越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抒真情 展个性——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