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新课标呼唤适切的教学内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610 日期:2024-04-03 来源: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 本体性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适切的语文教学内容应具有本体性,创生适切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当前语文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
  语文新课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融汇了语文学科发展的成果,吸纳了世纪末语文教学的反思,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为标志,拉开了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帷幕。自2001年秋以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参与到语文课程改革中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课程倡导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开始走向多元。综观这六年的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的实施:剔除旧观念树立新理念,挖掘“以言立人”的课程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出现了李海林先生说的“自我放逐”——“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多媒体化”等倾向,而教学内容的不适切则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此次课程改革,制定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英语、数学、物理、思想品德等大部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都有“内容标准”而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没有“内容标准”这个部分。课标是编写教材的法定依据,课标没有“内容标准”教材内容的研制就容易缺失明晰的导向,甚至会游离课标倡导的理念,教材内容就只有在暗胡同里“教学化”,老师就只有凭感觉去开发教学内容,导致了教师的语文课,对教材内容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毫无边界的多元化阐释,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貌似洋溢着理念精神的课堂,学生也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教学技巧也很娴熟,可学生的语文素养去不得其生长。目前我们推崇的诸多语文教育名家,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更多的是从其教学理念,教学艺术上去“仰望”,而没有主要的从教学内容角度去作学理审视;课堂教学实施中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都放在一个次要甚至被忽略的位置,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模式”、“方法”、“泛滥”的主要原因,
  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恰切的教学内容为依托,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负载妥切的教学内容,离开了教学内容的适切新理念的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空泛的。无论多么理想和诱人的方案,只有落实教学层面才能实现预期的背景,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而目前的实际情形是,各种各样口号、模式、方法翻新,却忘掉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偏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的根本任务,乱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本体性
  
  语文姓“语”,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应该为这根本任务服务,体现本体性。目前,对语文教学内容取得共识的有两方面:(一)与语文教学内容目标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的3500个文字、语言文章写作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经典作品及其权威解释和评价观点;(二)与语文教学能力目标相适应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各种与达成具体能力目标相适应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各种与达成具体能力目标相关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口语交际活动以及研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等。
  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乃至一个组、一个学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使具体情况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最好用什么去教’。”显然,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更多的情景性,开发教学内容要着眼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的取向不应偏重于思想内容理解和人文素养培养,而应重在语言材料的丰厚和言语态度、言语方法、言语能力的习得,如果说阅读是得意忘言,关注的是具体读什么重言语内容,那么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得言忘意,重言语形式,关注的是怎样读,怎样表达。对此王尚文先生有过精辟论述:“其它学科所教所学的是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而语文则是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换句话说,其它学科重在‘说什么’,语文重在‘怎么说’。对于其它科课本的言语,懂得它们‘说什么’就可以了,如果要去揣摩它们‘怎么说’,也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说什么’。而对于语文来说,明白它‘说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领悟它‘怎么说’,即主要通过语文教材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当然,“得意忘言”并非是说言语对于表现内容不重要,而是阅读活动主要获取言语负载的信息,从分析“言”去理解“意”; “得意忘言”并非是说语文教学要剥离言语的内核——负载的信息,而是说从“意”的表达中看“言”的妙用,以意养言,通过意去获得言语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通常,说明文的教学内容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事理特征;议论文的教学内容是: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的教学内容是:表达方式、人物、事件、顺序。从言语交际的特征来看,仅有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怎么写,写了什么,有价值的学习或质疑之处”来重构教学内容才有益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好几个版本的教案都把杨绛的《老王》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确定这三点内容是否能达成单元目标“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呢?表达方式、语言特点都是随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而灵活变化的。《老王》作于1984年,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老王处境的艰难、艰难处境中的老王仍闪耀着善良的人性光辉,作为一个极具人道主义的作家,引发人们对艰难处境的思考呼唤平等、善良、关爱应该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作者回忆老王最好的方式。写给谁看呢,社会大众看。所以作者以拉家常的平易语言,写老王的职业、身体缺陷居住条件等基本情况,写老王带送冰车费减半帮送医院不要钱送鸡蛋香油以示谢意,开平板三轮维持生活,也写了我的善良平等照顾老王生意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平易语言背后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读着读者,我们感动了,为老王感到悲酸,末尾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拷问人们的灵魂、唤醒大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作者在一定语境下的现实的、具体的意图才使句子获得了交流的能力,读者对象的存在制约了作者对语言的姿态和实践。把写作意图、写给谁看确定为《老王》的教学内容才使“写什么”怎样写”具有言语交际的价值。
  目前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含量不高,未能把语文学科相关领域一些前沿的东西吸收到教材中来,学生未能学到终身必备的语文知识。这是本体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江,他从课程论的视域以康德“不容许给‘为何’留余地”做思维武器在语文教学知识的开发上作了许多探索,给我们许多启示,他认为叙述不是什么“表达方式”,而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在其所在的某个现在,将某事物、某阶段的过去重构出来,使该事件这一过去具体的流逝过程,在文体中得以展现,供那时现在认真将来的人阅读;“描写,是将某事物特定场合短暂的存在用文字感性地展现出来的表达行为,把握事物的瞬间状态是描写的关键”。看来,把语文知识视作“语修逻文”的时代过去了。
  在语文教师的职业中较多存在“自己做不好,别人常帮忙”的情形。学生的课业辅导补课应考花时间少的科目是语文,学生一段时日不上语文课语文素养也不会有多大降低甚至有提高的“意外惊喜”, 多数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跟语文教师的教学间没有紧密的因果关联,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方法多多却难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医生能解除病人痛苦,律师能维护当事人利益,语文教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吗?语文教师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准。
  新课程与教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教师的培训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当前我们的教师培训主要认识解读课标、教材,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面,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是语文的本体问题,细究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就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的模糊,对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的“我以为”的处理。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本体,即使理念先进、方法恰当、目标明晰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开发适切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志。
  
  

参考文献


  [1]李海林主编.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湖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