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触及学科教育根本,提高语文教师培训实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116 日期:2024-03-29 来源:论文网
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出发,触及学科教育的根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笃行中国式学问,思考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师培训是未来十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纲要》对教师培训工作做出了中长期的规划,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具体的就是要求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其中研修培训是教师培训的最主要的方式。
  随着《纲要》的实施,各地陆续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师培训。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组织过各种各样的学科培训,也讲过学科培训专题,但是却一直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这次参加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0)——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之后,对教师培训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教师培训是对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不同于师范教育的学历培训,由于教学工作的学科性强、操作性强,因而培训的难度比较大。以往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培训内容脱离学科教学,偏重课程改革的理论;二是培训形式单一,以专题讲座为主,缺乏层次;三是培训的有效性、实用性不强,不能学以致用。这就造成相当多的基层教师对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把培训当成负担。很多培训沦为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全国承担省级及以下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者和优秀教师,培训充分发挥了北大素有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打开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藩篱。培训定位于“学习‘培训’”和“‘研修’学习”两个方面,设计了很多有特色的语文研修项目(例如工作坊),营造了真实的课堂教学与培训情境,做到了互动沟通和教学相长。通过问题研讨、专题讲座、工作坊、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续研修等方式,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通过培训,笔者对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有如下思考:
  
  一、要有现实针对性,不回避学科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教师培训工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培训的背景和出发点。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十年,应该培训的理念、方法等都已经培训过了,而且又经过了三轮以上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检验,那么现阶段重启教师培训,目的何在呢?
  这就先要明确今后十年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是什么。《纲要》表述得很明确,就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整体学科教学质量低,而且地区、城乡学科教学质量不均衡;二是学生、教师负担过重。课程改革至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科教学质量低下问题,也没有解决学生、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反而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两极分化的距离拉大而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直接面临高考和中考压力的高中和初中学段的师生,负担加重更为明显。因此,现阶段的教师培训必须要解决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真正、有效地减轻负担的问题。这就需要客观地分析学科教学质量低、负担重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学科教学出现了问题,这里涉及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
  因此,现阶段教师培训必须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把培训重心由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转移到学科教学研究上来,切实提高教师以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
  
  二、培训要触及学科教育的根本,在学理上有所启迪
  
  现阶段的教师培训工作,要侧重于学科教学研究,因此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通识培训、形式培训可以尽量少讲或不讲,要直接触及学科教育的根本。语文学科的核心,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基层教师亟需补充语言、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新知识,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因此,培训中要有在语言、文学、文化领域有深入研究、学养深厚的专家的专题讲座,以帮助教师开阔学科研究的视野,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这种类型的培训教师以大学教师居多,由于很多大学教师的研究领域不同于中小学学科教学,培训内容往往与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有很多来自大学的培训者刻意迎合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讲自己研究专长,反而漫谈对中小学教学的感受,结果泛泛而谈、浮光掠影,这种走马观花般的感受,随便哪一位中小学教师都有过亲身的体验,对他们反而没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来自大学的培训专家,要对所培训的内容有长期的研究,要有独到的经验积累,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要有自己的学术灵魂。培训要能够使被培训者领悟精髓,开阔视野,明了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学理上要有所启迪。学科领域可以不同,但学理却是相通的。不同领域的学理,往往更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能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除语文学科自身的知识外,还要对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评价等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领域有所涉及。尽管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大于教材的理念,但是教材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仍然无可替代。课程标准颁布十年尚未修订,教学使用的教材仍然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实验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实际的问题。
  
  三、培训要在教师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基层教师往往对理论培训不感兴趣,不愿意听大学专家讲座,反而愿意看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有专家认为这是基层学校教师缺乏理论素养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曲解。大学教学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基础教育则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当好大学教师的人不一定就能当好中小学教师,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这也就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素养中课堂教学能力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时,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的难度很大,既需要优秀的课例,又需要对课例的分析、研讨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一般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名师的观摩课,名师不仅要能上出好课,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课中体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采取互动式研修,把被培训者进行分组,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实际生成教学设计,现场示范,现场评课,修改提升,最后总结出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课堂教学是整个课程中最自由、最灵活、最不受约束的环节,实践性很强,最能体现出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而在学科培训中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四、培训要注重引导做中国式的学问,提高语文教师的学养
  
  培训能否培训出名师?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成就名师的关键是什么?是要踏踏实实做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学问。中国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大,可见学问是从读书中来。书读多了,自然学问就大了,做学问离不开读书。那么应该如何读书呢?《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特色的做学问,更多讲的是读书、自悟和实践,强调的是知行合一。语文教师培训也应该是一种拓展、一种有益的借鉴和补充。因此,学科培训要注重引导教师做中国式的学问,广泛推荐专业阅读书目,指引做学问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语文教师的学养。
  对被培训者而言,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反思机会,要注重思考和研讨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培训过程中,见闻越多,视野就越广阔,思考的问题就会越深刻。语文教学的灵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力。课程改革不仅要吸收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科教育自身的改革,学科教学研究应当成为课程改革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学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在课程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培训应当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出发,触及学科教育的根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笃行中国式学问,思考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