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单元教学 实现高效课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925 日期:2024-03-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课堂教学中,单元教学的整合,能够使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单元教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张丽萍,任教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在进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笔者试着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安排,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五个单元的重新整合为例,谈谈整合的过程和效果。
  本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藤野先生》和第五单元的《雪》专题阅读以及本册书的名著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其中推荐例文是《阿长与<山海经>》)可以整合在一起,作为“鲁迅专题”单元进行教学。在七至九年级学段,鲁迅及其作品是在诸多需要学生了解熟悉的名家名篇中最重要的一个,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共选入鲁迅作品七篇,其中小说有三篇:《社戏》、《故乡》、《孔乙己》;散文有三篇:《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本篇课文是在九年级下册名著推荐阅读中推荐的例文);散文诗有一篇:  《雪》;另外还有与鲁迅相关的两篇课文:藏克家的《有的人》和阿累的《一面》。在这些作品中,九年级下册的比重最大,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考虑打破原有的单元安排,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安排同学们对前五册书中所学的鲁迅作品进行分类复习:鲁迅的基本情况简介、所学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印象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其次,结合课本推荐阅读,进行 “《朝花夕拾》大家谈”,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寒假期间已安排学生阅读),在阅读和交流活动中,学生对鲁迅的经历和思想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具体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然后,指导学生自学《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在思考质疑、研析讨论中解决一些具体的理解有难度的问题,完成课文的学习;最后,进行“走近鲁迅、与鲁迅对话”的作文练习,让学生通过三年课内外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总结,完成初中阶段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学习。这样的安排,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学习新知,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鲁迅精神、系统掌握鲁迅作品。
  本册书第二单元的六、七、八三课,分别是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美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美国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这三篇文章在主题上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所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三篇课文相辅相成,效果很好。(教学设计附后)除了以上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外,本册书其他单元课文不必做大的调整,分别按照戏剧单元、文言文单元、自由阅读单元进行。本册书整合进行的效果很好。
  在本册书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也对初中阶段六册课本进行了研读,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单元整合要合理灵活,整合的依据是“怎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因为苏教版是按照主题进行单元的编排,这样的编排自然有其好处,但是却不利于文体阅读教学,所以部分课文可以按照文体整合为说明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这样的整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说明文和议论文时能更系统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按内容进行专题整合,例如:朱自清作品专题:《背影》、《春》、《绿》;陶渊明诗文专题:《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岳阳楼诗文专题:《岳阳楼记》、《登岳阳楼》、其它对联诗文等等。这样的整合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学习内容的相互补充,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单元整合后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单元整合后,重点内容更加突出,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延长重点单元的教学时间,强化重点课文的知识掌握,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增加课时。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其中鲁迅的《故乡》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按教参要求各安排三课时,而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因为是课内自读课,只要求安排一课时。但是因为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中有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所以,可以安排学生提前阅读小说全文,课上交流阅读体会,然后精读课文内容,最后进行《骆驼祥子》的阅读检测。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拓宽阅读面,加深阅读理解。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单元,则可以大幅度减少所用课时。节余的时间可进行课外的阅读拓展。
  第三,单元的整合可大可小,根据需要而不拘泥于形式。例如整册书的说明文整合教学就是一个大单元,而上面所提到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补充整合就相对是个小单元。总之,最有利于教学的最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合理的安排。不过,这就对教师备课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像传统的备课按部就班,孤立地备好一课,而是要在开学之初全面的把握整册教材,才能合理整合单元,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第四,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三年的教材整合。魏书生老师和王敏勤教授都曾提到整个学段的整体教学,这样的教学设想应该是省时而高效的,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要非常熟悉而系统的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二是与常规教学安排的阶段性测试无法同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想追求课堂高效,就要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有困惑也一定有收获。只要能时刻地以追求课堂高效、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点收获都是进步。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生命与和平相爱》  铁凝  
  《热爱生命》   杰克 伦敦 (美)
  《享受生活》   海伦 凯勒 (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在速读中迅速捕捉信息,把握基本情节。
  2.体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态度和精神。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课时)
  (1)阅读第二单元第六、七、八课,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和主要成语,借助工具书学习。
  (2)结合参考书,完成下面练习。
  知识提纲:(在课本上作批注)
  ①《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作者是中国当代女作家   ,文章体裁是   。(课前查找补充“犹太民族”相关情况)
  ②《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国作家   ,文章体裁是   。阅读参考书57页,了解作者简介。
  ③《享受生活》的作者是   国盲聋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是     ,本文体裁是   。阅读参考书第65、67页,了解作者生平经历。
  2.研读课文,合作探究(第二课时)
  思考提纲:(边思考边用笔在文中做圈点批画)
  (1)《生命与和平相爱》写了一个什么人?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他性格和才能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2)《热爱生命》的主人公是谁?他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画出文章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3)《享受生活》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读出了海伦凯勒在享受生活?(抓住关键词“我喜欢……”)海伦为什么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呢?画出文章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4)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怎样的问题?组内讨论后,写出提问卡。
  3.研析理解,点拨解疑(第二课时)
  (1)师生交流解决思考提纲中的问题及提问卡上的问题。
  (2)思考小结:三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热爱生命 热爱和平 热爱生活 珍惜拥有
  4.归纳小结,巩固提高(第三课时)
  (1)整理归纳三篇文章的文学常识及主题。
  (2)整理总结三篇文章中的字词(生字词、易错字音字形、成语)。
  (3)完成本单元的过关检测练习。
  (4)随笔:结合本单元三篇文章写篇读后感。
参考文献:
[1]孙忠心.语文单元教学的科学重组[J].教学月刊,2011(Z1).
[2]黄建岚.语文单元教学的流变[J].新课程学习,2011(1).
[3]蒋穆艳.合理安排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