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怎样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759 日期:2024-03-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的感动教育,使生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至状态,师的讲授能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感动;体现;教学中
   《语文课标》为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如何完成语文教学的感动教育,使生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至状态,师的讲授能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佳境界,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对教材略作修改进行感动式教学
  教材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表现全文内容的。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一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那个情境,作者用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则可以从整体上,从内在的相互联系上去理解的。而在前面两个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或者无法激起生对文本的切身体验的时候,对课文内容略做修改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教学《丑小鸭》中一段话:“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师:请闭上眼睛用悲戚的声音把文字略作修改地朗读:“我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我,谁都欺负我。哥哥姐姐咬我,公鸡啄我,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我。我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个简单的把第三人称改第一人称的朗读,让大家犹如自身体验到此状况,发言相当踊跃,对此文字的理解也相当深入,体验到了丑小鸭当时的情况。课文最后一小节丑小鸭看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让生尝试着用第一人称“我”来朗读课文,效果也相当好,评析:这两段文字的朗读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又把丑小鸭心态的对比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此修改,给生生的体验而感动是非常不一般的。
  2.运用双向互动,在感动中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师和文本的感动因素,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并学习。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评析:师运用双向互动,让生在感动中学习。
  3.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进行感动式教学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生活化的课堂,致力营造一种“生活场、生活秀”,将生生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生活经验有机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课堂更加精彩。如:教学词组“循环”时,师创设情境: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春、夏、秋、冬;师:接着又是春、夏、秋、冬;师:继续往后说;生越说越少,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停下来;师:怎么停下来?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为什么?能不能找找规律?生1: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2: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3:春夏秋冬重复出现,生边回答师边适时引导并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从而归纳得出: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
评析: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告诉生,而是用生活经验去理解获得,正是新课标所提倡“学习具有意义的生活!”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学习创新中感动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的想象能力:①重视培养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空白、省略处,让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如:教学《小珊迪》时,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生对此十分关心,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又如:教学《小摄影师》时,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师应根据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续写故事;②注重培养生的求异思维,教学中要引导生大胆提出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和回答问题的局面,打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利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让生在感动中更好学习。
  5.通过训练让其在感动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
  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获得应有效果。①发散式训练。如:教学《春天来了》时,让生回忆春天的情景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所见所闻,补充内容:春天还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怎样的变化?因生早作好准备,描绘一幅幅春天的图景,生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草地上的花全开了,真好看。生2:春天来了,花儿开满山坡,蜜蜂都从房子里飞出来,采蜜去了。生3:春天来了,青蛙都醒了,在池塘里游泳,生4: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天空中飞呀飞,它在捉害虫呢。②仿编式训练。低年级学生在写话时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内容也常常和生活经验中的感性材料相联系。如:阅读《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时,给生观察大量图片的基础上提问:知道太阳还有哪些漂亮的作品?接着仿照和仿编一句。生1:太阳有时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火红火红,像一团火焰在燃烧;生2:太阳还会在天空中粉刷一道七色的彩虹,像一座彩桥。生3:太阳把喷射的水珠粉刷得雪亮雪亮,像一粒粒珍珠……③补充式训练。课文中没有的内容,需要大胆想象,通过想象来弥补空白。如:教学《小鸟朋友》时,引导设想:小鸟从树上跌下,看不见妈妈,多么害怕呀,会想什么呢?生生展开想象,去再现当时的情形:生能联系自己与妈妈分开时的感受动情地演和说,生生很快明白鸟妈妈的着急、小鸟的无奈,从而产生爱护小鸟的美好感情。最后再让生想:鸟妈妈飞回窝里和小鸟欢乐地叫着,说些什么;我和大宝听了他们的叫声又会怎么想。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领悟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心灵得到陶冶。评析:这样做不仅使生的写话情绪得到激扬,还激起好奇心,保护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发展创新人格。
  6.培养交际能力,鼓励有创意回答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培养生在大众面前勇敢说话,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看法,把心里想法说出来是交际的难点,需要师有技巧地引导从多角度去思考,鼓励有创意回答。如:教学《帮助小白兔过河》时,借助电脑屏幕上出现茂密的树林、青青的草地、淙淙的流淌着的河水,活泼可爱的小白兔……。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氛围。指导由景到兔到事,一一观察,说大意,再启发引导:小猫用什么办法帮助小白兔过河的?激起说的欲望。又提出:帮助小猫想出更多的好办法使小兔顺利地过河。看谁的办法多或好?则课堂上,生情绪高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提出不同办法:生1:小猫和小兔一起用竹竿划着水过河;生2:小猫呼唤小青蛙帮忙,让小兔坐在木板上,青蛙在板下推动着过河;生3:让小兔坐在滑板上,小猫在河边舀水,利用冲力使滑板向着移动,送小兔过河……。抓住此契机,鼓励生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积极交流进入角色,提高交际能力。
  总之,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给师生带来极大的挑战,让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尽情地发挥,让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材和语文新课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