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魅力无穷
一、多媒体教学,改变学与教的方式。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有利于使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教授《故宫博物院》时,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学习情况。
全班共68名学生,分成3个小组。
第一小组:以故宫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到网上和图书馆去收集资料,并写出简短的介绍。
第二小组:主要研究故宫的旅游线路及各个景点介绍。
第三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故宫的典故和人物传说。
2.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学生们的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带来可能,学生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将共同完成关于故宫的论文,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下载,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进行多媒体的演示文稿的制作,来一步一步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
第一小组: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故宫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找到许多有关故宫的网站。学生能从上面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要区分网上信息的真伪。
第二小组:通过上网查阅,找出不少书本上未列出的景点,并下载了文本对此景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现了“原来我也行”。
第三小组:主要研究故宫的典故和一些相关人物。同学们不但在网上查阅到与故宫直接间接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如建造故宫原由,龙凤上下的起因,还了解到不少诗文对故宫的描述,诗文之间,既有对故宫建设的记录,也有对此旷世之作的赞叹,对它所受摧残的哀戚描述,也有对它青春再现的欢欣称颂。读来如临其境,掩卷良久,其情其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魂牵梦绕,神游不归。更有不少关于故宫的故事传说流传至今。
最后,由遴选出的4位同学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虽然在技术和画面上有所欠缺, 但仍基本符合教学要求,达到了学习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对研究目标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课堂的操作及与同学的交流共享中,充分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声画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如在讲授周密的《观潮》时,我首先放一段录像展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那种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上下起伏的趋势,人们的惊吓声和欢呼声把学生带到了钱塘江边,学生对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巧跃然纸上。在讲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放一段录像,把西北汉子的奔放、狂野、矫健、洒脱的形象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它那恢弘的气势,铿锵的节奏,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感慨艺术的魅力。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体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感知,促进了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执教《夸父逐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自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让学生讨论夸父为什么会逐日而死,现代人会这样吗等问题。讲《两小儿辩日》时,观看日出和日中的太阳照片,讨论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你能决吗等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兴趣。可见,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的组合,来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使传统的说教模式变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执教《出师表》这篇文章时,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幻灯片:1.诸葛亮简介:文字介绍和人物画像。
2.播放歌曲《诸葛亮》。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草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这段歌曲把课文、图像、声音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把诸葛亮的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白帝城托孤,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文中流露出的感情的了解。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效果等)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