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120 日期:2024-03-18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论文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感教育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并且对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1、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定位于创新性。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呢?这离不开情感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教育的偏向。高中生的情感素养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1]。
  2、 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2.1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的发展从范围上包括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的发展,从层次来分,则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的发展。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不能单纯依靠遗传和环境来完成身心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使人从自然人提升到社会人高度的关键因素。
  教育本身就富有情感加之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对实现提升个体的情感、密切群体的融洽相处、创造整个人类的和谐环境目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2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2],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情感教育放到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情感教育被提升到了教育目标的高度,把情感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把教师落实情感教育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内容
  3.1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学在美育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并目_在新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又加重了比例,由原来的课后阅读部分转变为必修内容。必修三呈现给学生的就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涉及了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沿革,书法家土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大师阎立本、吴道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成就等等,世界文学和美术的辉焊,近现代电影艺术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美,在感受中学生对美的认识在深化,得到美的熏陶。
  3.2抗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太弱,可能一件小事就会引起内心世界的变化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历史学科知识具备了这方面的内容。从中国历史看,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近代中国却受人欺凌,为摆脱被奴役,中国人民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也有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八一南昌起义,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红军长征,从打败口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到新中国的诞生这样一个从失败一一一抗争一一一胜利的过程。由此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磨砺才能成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实施
  4.1创设和谐情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生长发展的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因此情感教育的本质就是体验。无论是直接体验还是间接体验都离不开和谐的情境。足以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情境有校园、班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堂的良好情境。
  4.2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思绪调动起来,把非情感信息转变为情感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以下两种情景教育方式:
  (1)史料情境。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教学上充分运用教材上的插图:黄华副团长面带笑容一边看着文件和乔冠华有所区别,为什么呢?重返联合国大快人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情壮志。但同时重返联合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的情感自然升华了,同时又增强了历史责任感。
  (2)音乐渲染情景。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播放与教材有关的歌曲,让学生演唱或师生共同演唱。可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渲染课堂情境。
  4.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学生以思维空间
  前面陈述过,情感教育的本质是体验,所以要实现学生情感教育目标,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受制于教师的容器,为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如何实现这种体验。方法有两个,主要是针对体验的方式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方式。
  (1)情境体验
  通过教师的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间接的体验历史的情境,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
  (2)活动的设置
  心理学意义上的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人能动性的高级形式。”可见,活动是产生主体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活动尤其是主体性活动中,学生主体会对活动产生丰富的体验。
  5、 结论
  情感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从个体生长的角度看,一个人不解决情感的表达、辨认和释读问题,他就难以融入人类的文化价值生活系统中,就完成不了他的“社会化”生存。对学习任务沉重的高中生来说,情感教育能够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使青年从学校毕业时,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情感的状态,确定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完美的呈现情感教育,进行有效地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