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环境 教育
一、中等师范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人类向着现代文明社会不断迈进,但接踵而至的是空气污染、饮用水稀缺、森林被伐,水土流失,洪灾旱灾频频出现,大气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土壤沙漠化,沙尘压城城欲摧,并以惊人的速度南下, “温和”的自然变得异常的“凶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蓦然回首,地球母亲已经满目疮痍、痛苦不堪!保护她是刻不容缓,任务繁重,全人类都应参与,中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其学生们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中等师范生物教师怎样进行环境教育
(一)、寓环境意识教育于生物教学中
1.让学生建立起环境忧患感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今天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每年达300亿美元;近50年英国肺癌患者增加了40倍;1986年4月25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到目前为止造成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经济损失180亿卢布,造成的环境污染至今还未清除;据最新研究发现,古罗马帝国的灭亡与铅污染有关。我国每年排二氧化硫2000多万吨,是世界上“三废”排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竟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1988年罕见的上海肝炎大流行!与黄浦江水污染有直接关系。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近年来,酸雨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直接破坏森林、草原、农作物等,使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此外酸雨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各种设备的腐蚀;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2010年就发生了4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仅甘肃省因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由于空气和水污染,我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近年来臭气空洞不断扩大,不仅是地球两极,我国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让学生明白目前环境污染极其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明白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目前全球人口为67亿,年增长率为1.2%,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净增长8040万,每秒增加2人到3人,如果按此速度增长下去,到了2050年后,那时地球上的人口就有91亿,我国将有16至17亿人,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爆炸。让学生明白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量是全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我国现在还非常穷,2010年人均GDP为4700美元,只有美国人均GDP的1/30。在世界上排在127位。
人口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人均收的提高、粮食住房的提供、教育及劳动就业的满足,必定导致人类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财富而影响自然,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环境污染和破坏更严重。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必需控制人类自己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3.介绍自然保护的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经济以9.5%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的原材料。比如生产1万美元的产品所需原料是美国的6倍,是日本的7倍。经济发展了,自然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去平衡。一些珍稀动、植物日趋灭亡,有益动物、植物日渐减少。自然保护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有效地保护该地区森林湿地资源、野生物种以及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增强学生的环境法制意识
在讲课时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要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要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检举、控告的权利,遭受损失的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么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第二课堂是培养中师生环保习惯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他们将来环保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1.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土地日(6月25日)、植树节(3月12日)等举办专题讲座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或板报。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体会美好环境的来之不易。我们组织学生清理周边白色污染,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开展环境调查。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三废”的处理情况,江河生态系统调查等。活动方案学生自己设计。总结分析调查结果,为环保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与社会各部门合作,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接轨。参观了解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密切与环保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借助社会的力量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全民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植树种草,不乱丢乱放,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布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保护我们的家园,造福于子孙,明天将会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认识,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师化学》第一册 人教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
【4】《中师生物学》第一册 人教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