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442 日期:2024-03-10 来源:论文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能力,而在各种能力中,创造力的培养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显然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落实创新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
一、诱发兴趣,激发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而富有情感色彩的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根本。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个情绪激发状态,处于兴趣状态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紧张,因而此时的感知力、理解力以及记忆力均处在最佳发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比平常状态要高许多。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习兴趣之门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便可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可在新课的导入方面作一些尝试。导入可用“故事导入”、“音乐导入”、“诗词导入”等等。其中美妙的导入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至激情的作用,所以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导语。在教《边城》一课时,播放黄磊的歌曲《等等等等》,让学生在感受歌曲魅力的同时,将学生带进那个悲伤的故事情境中去,走进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去体味那里的人情、人性。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激发思维。然后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这样,不拘泥于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因而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应严格控制讲授,留给学生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积极发现。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每有一次正确的发现,兴趣就提高;每获得一次启迪,信心就会增强。这样,独立思考的意识就会渐渐形成。教师应该在教会方法、培养能力方面多下工夫。“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就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这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在《鸿门宴》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人物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项羽自大轻敌、刚愎自用,刘邦多谋机诈、虚心下问,范增的老练凶狠,张良的圆滑机智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的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1.鼓励质疑,激发求疑思维和创造意识。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审问”的习惯,“审问”一词出现于《中庸》一书,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其意义当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意思。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话千真万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有较强的理解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因为只有对阅读教材充分理解,学生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才能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发问应予以及时强化,问题无论合理或不合理,无论次要还是重要,都要有明确的答复,教师还要善于启发质疑,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辖制全城15年的别里科夫终于死了,可是大家却都不肯露出高兴的神色。一周之后,生活又都恢复了老样子。
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喜形于色?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引向广阔方面,从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碰撞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在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发展想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1) 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阅读是,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故都的秋》中的几幅图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景奇观,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以训练创造性语言为主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做一些填补文章“空白”的训练。所谓空白,主要指文章中未明确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内容向读者暗示或提示部分。这个“空白”渗透着极丰富的内涵。,可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填补和艺术创造,做到虚处探实,诱导学生多思,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
其次,刨挖重点词句的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语言是思想物质的外壳。而文章的重点词句,更饱含作者的感情,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适宜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发掘语言的深层内涵。在想象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飞跃,进入了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时学生创造性想象力也到了发展。
再次,扩展语言的训练也能有效发展创造思维。扩展语言,就是使学生根据已有的表象对某些重点句表现出来的意境作横向扩展,从而加深对语言的领悟程度。通过进行扩展语言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获得创造性想象的训练。
最后,创造性想象的训练、情景假想的训练都能提高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里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就是再造想象。但是在想象过程中,我们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独特感受,从而形成更加鲜活的画面,这就需要创造性想象。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发掘一些创造性地想象画面的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进入文章内容的情境之中,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引发感情,激起兴趣,培养创造想象思维。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