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349 日期:2024-03-09 来源:论文网
无论是教育思想的革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语文都是首当其冲,走在教改实验的最前沿。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已走过将近十年之久,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的观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行,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新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依然是“老一套”,学生依然是接受式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教师手里,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这样做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便会落空,这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身体力行,大胆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放权”,把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把课堂彻底地还给学生。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怎样要”的问题,这才是最大的趋势。2010年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全新的课堂观”。新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任务是在学习上对学生加强帮助和引导,注重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从课堂形式来说,要实施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有语文“大课堂”的意识。总之一句话,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观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二、充分关注学生,变“教案”为“学案”
要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让备课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变“教案”为“学案”。备好课的关键是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首先就是要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储备,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已经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想要什么,有了什么样的状态和结果;其次,还要弄清楚学生的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备课前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备课才能做到全面、充分、深入。教师要反复权衡利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设计学习流程,选择组织学生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情境等等。这样去做,备课时才能充分备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对课堂的生成和发展有预见性,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备课时所写的 “教案”变成“学案”。教案体现“以教师为中心”而学案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一字之差,却体现出本质不同的两种教育思想。充分关注学生,让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而不是传统的备课与课堂教学相分离,更有利于备出有个性的课,更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更有利于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首先,要让学生动脑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富有个性的问题并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搞“一刀切”,相反,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设置条条框框,不要引导学生钻自己提前设置好的“圈”。长期这样去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会使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吸引学生。
其次,放手让学生动口去说。
语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课堂上说的主角必须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学生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可以大胆地说,教师不但要创造这种环境,还要创造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通过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更有效地交流、合作,使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成为可能。
再次,让学生动情去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追求课堂环节及结构的完整,教学时间便显得不足,课堂教学中的读往往成为“花架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往往在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很多有益的东西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读,必要的篇目,一定要朗读成诵。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去读,让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四,让学生动手去写。
写是学生的书面表达,除写作课外,语文课堂上也经常要做适度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多练习片断写作,表达见解,释放情感。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评价,当堂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积极性,要让写成为快乐的事,不能变成学生的负担。
第五,让学生动身去实践。
闭门造车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概念,鼓动学生亲自去实践,去经历去体验。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内外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策划,开展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参加演讲赛、朗诵赛,课本剧表演,开展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又重视学的过程,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课堂调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自由泛滥,无限延伸。如果对学生不加以正确的帮助引导,新课程标准也很难得以真正的落实,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管理艺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控制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结果。教师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始终,做好整个动态课堂的调控,要富有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习更加有效。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研究,懂得放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异彩纷呈、充满活力,语文教学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