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从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列举“趣味”教学案例;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趣味”神经;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四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方式。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像一顿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喜欢呢?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趣味”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趣味”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上,我叫同学分成小组,并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每组选出自己的礼仪小姐好礼仪先生,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礼仪小姐”或“礼仪先生”的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折叠好,并说明比赛规则:(1)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2)欢迎其他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3)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5位被推选为评委的同学也已严肃认真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声嘶力竭地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列举“趣味”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趣味”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尤其是我们学校现在安装了电子白板,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趣味”教学。
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趣味”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四、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趣味”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刘红英.“两课”实践课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