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065 日期:2024-03-06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自主学习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一般是指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历史教学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 、尊重学生,营造融洽教学环境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一颗宽容的心和开阔的人文视野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精神世界,容忍学生的质疑,师生双方坦诚交流,互相理解,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亲其行而信其道的效果。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自己越来越“想学”,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不断被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正是促进自主学习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以师生之间平等、尊重、民主、自由、公正、宽容和帮助的关系为最基本的条件。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不能将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学生有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而这正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表现。
  二 、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质疑
  教师当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善于质疑,深入思考问题,独立探寻问题的答案。当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预言而未能”的状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是什么”, “为什么”,“还有什么”,“该怎么做”,有助于历史教学的经世致用。
  我对“近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教学中,向学生设计了四个问题:即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怎样的历史启迪?这些问题,不仅使平面的历史知识立体化,让历史灵动起来,更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我画龙点睛的引导下,主动综合史实,提炼要点,反思历史,揭示教材的隐性知识,发展自己的质疑能力,促进思维腾飞和创新,从而达到理解历史,形成能力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三、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冲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欲望的产生,都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些主体性学习构成的重要因素都是以兴趣为基础,兴趣是主体性学习的一块重要基石。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教学中,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例如在历史课上讲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河姆渡、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技术?”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欲望。所以,我在上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考古学家在挖掘河姆渡、半坡遗址时,出土了若干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骨器、石器、陶器,有箭头、鱼叉、鱼钩盆、碗等物品,在一个窖穴里,还发现了稻谷、蔬菜子、麻布等物品。请根据以上材料想象河姆渡、半坡居民当时的生活情况?”这样就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管齐下,构建开放教学模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课本的奴隶,历史课决不能搞成一言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解释课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知识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模式,也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知,这样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突出了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第一,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优化提问设计主要表现在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发散性、辐射性上。如在上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课时,我让学生从猜谜语着手,提出“什么动物早年四只腿走路?中年两只脚走路?晚年三只脚走路?……”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激发他们想象联想,在学生猜出谜语后,老师紧接着指出人和运动的根本区别,并指出:历史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然后再发问,那“中国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是哪种原始人类的活动揭示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这样通过导入式提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它能增加课堂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不受时间的限制再现历史场景,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如世界近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内容多,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三段录相,八个动画,两个表格等展示了战争三个阶段的情况,真实全面地再见“一战”的发展过程,剪辑的有序,画面的生动,归纳的准确……无一不激发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
  五、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只是从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培养的桥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预习新课,阅读课外资料,学生设置问题,找疑点,课内展开讨论,讨论方式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在隋唐文化(二)中,我采取了“预习——定标——自学——讨论交流——总结——资料搜集”形式,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在互教互学中了解唐朝诗歌,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等自主活动中探索学习方式,总结学习经验,训练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会学”,我尽力帮助学生学会“理线索”、“拉思路”。 “顺藤摸瓜”,把握历史要点,掌握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会学”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我极力启发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同类性质历史事件。如比较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早期的殖民扩张、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等,比较分析这些殖民扩张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以及后人应从中吸取的教训,从这些方面全面地把握这几次殖民扩张,并联系现实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引导学生去思索,形成自己的启示。
  六、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历史课外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面对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发展史,它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如对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尝试历史学家的滋味。再如角色扮演,我指导学生上演了“百家争鸣”一目,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儒、墨、法、道四大家,先由主持人(学生自己担任)简明扼要地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然后四大家各派一名代表阐述各派的主张,紧接着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论争,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代表各派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通过赛前充分的准备,学生把很多抽象难懂的东西化为了具体生动的东西,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把握更准确,而且论争具体,有很强的对抗性和逻辑性,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收获大得多,感受深得多,效果好得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表演历史剧、故事会、知识竞赛、外出参观等历史课外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提升了学生的品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美化,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历史教学的方式、规律,使历史教学“活”起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挖掘和提升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