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怎样走出困境
可现在作文教学十分滞后,大家有目共睹,作文教学完全是“公式化、教条化”的,学生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情,假故事大全,根本谈不上学生精神创造,作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一、重研作文主体——学生
跨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实行教学民主化,充分尊重 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作文教学仍是老框框,“知识先行,范文开路,训练后续”的作文指导法,这些传统教法忽视了学生是主体地位,有很多时候强迫学生作文,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人人皆知,作文不可无我,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和个性特点,“文如其人”是对写作特征最精炼的概括。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得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作为突破口,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兴趣和感情,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写人生,不断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框,确定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得认真研究学生作文的心路历程,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由以下链条组成:
1.感受,这是学生写作活动的基础,是写作冲动构成的重要因素。
感受越强烈,越能引发写作欲望;感受越深刻,写出的东西越能刻骨铭心;感受越细腻,写出的东西越生动逼真。培养感受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观察,特别是对内心世界的感悟与体验。为了达到此目的,我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及时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而且要拟订标题,这样训练效果十分明显,我查日记发现许多佳作,例如:李希的《家中的伤痕》、 邹娟的《痛失分数》、蒋雪花的《委屈》、刘平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杨晓龙的焦点访谈、新闻追踪等等,这一类的日记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写出来既亲切又真实。
2.情感,是写作活动的生命。
情感只有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使写作充满生机,使文章显得鲜活灵动。古人说:“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才有必不可朽之诗”。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感情,乃是作文教学之本。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我常用音乐熏陶法,每天中午午休30分,学生在教室里欣赏经典名曲,反复听课内外好的散文、诗歌录音,规定学生必看的电视散文,文、图、声三位一体的散文节目,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很有感染力,持之以恒,定能见效。
3.想象,是写作活动的翅膀。
写人,运用想象,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起来;记事,运用想象,才能把事写得生动具体;写景状物,运用想象,才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历历在目。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通过改写、补写、续写等训练,达到此目的,每教完一篇童话、寓言等含有丰富想象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自己创作。学生写“黑扳与粉笔的独白”,“与外星人的对话”,“我多想遨游太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创作都很不错,我把他们的文章选出来,供全班传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创造欲望。
4.构思,这是学生写作的定向运动。
构思就是围绕中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条中心线索,把文章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不是一日之功,必须长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训练。
第一,严密性,即中心集中、目标专一。
第二,灵活性,即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要浮想联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写出的文章既周密又活泼,既有筋有骨,又有血有肉。
第三,深刻性,写记叙文不能只停留在记叙描写上,要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使主题得到深化。
总之,构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解决两种态度(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培养两种感情(激情和深情)训练两种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倡两性(悟性和个性),着力解决感悟生活,激发情趣,触发感情,调动思维等问题。
二、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评改作文是语文老师十分头疼的事,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小,往往费力不讨好,学生对传统的作文批改,不管老师多用心,批得多仔细,他们只正眼瞧一下分数,其余从不细读,我觉得作文批改一定要改革。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我把作文评改分为八个栏目,分别是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咬文嚼字、出谋划策、逆耳忠言、教师试笔、名人寄语。这些栏目就像一扇扇神奇的窗子,打开他,是蓝蓝的天空,飞翔的小鸟,潺潺的小溪和青青的树林。
每次全班都不少于30名同学榜上有名,这批欣欣然有喜色的学生占去教室的“半壁江山”。
能选上“佳作亮相”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考验,小作者读完佳作还得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采访。
你可以想象,教室里的热闹,课堂上洋溢着思想交流和心灵撞击的欢乐,轻轻的推开“片断欣赏”这扇窗,我们惊奇发现,精彩的片断和语句就像散在“草丛”中的野花。点名上台朗读的同学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他们平时的作文并不怎么样啊!
“咬文嚼字”还只是给句子动一动“小手术”,接下来的“出谋划策”才称得上真正的“会诊”。
多精彩的“出谋划策”,有时我不得不发出感叹,这是思维和思维撞击出了火花,心灵和心灵架起了彩虹,当同学们隐约意识到习作中的问题时,老师的“逆耳忠言”再一次重重的叩击他们的心灵。
然后,老师朗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在用幻灯片打出一周一次的名人寄语……
人们常说:欲学作文,先学做人,在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底蕴的今天,如此的作文讲评可宛若一股清新宜人的季候风,在师生的心海上掀起朵朵浪花。
三、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化品位
新大纲要求中学生每年阅读量达80万字,并且推荐了具体的名著名篇,要求学生在文化底蕴丰富的作品中陶冶情操,而现状又如何呢?
据我调查,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即无序又低效,不少学生把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读所谓的《优秀作文选》,这样阅读层次太低,收效甚微,老师有必要向学生做一些指导。
首先我自己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名篇,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吸取充沛的人文性的精华,以武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让学生目及四海,视达千里,心游万仞,精骛八极。
除图书室的书外,我还拿出我的藏书与学生共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与水合作》、《动物哲学》、萧红的《呼兰河传》、席慕容《有一首歌》、迟子建《听时光飞舞》……
向学生推荐当代中学生自己写的作品《花季雨季》、《好玩十四五》、《真心英雄》等,我班订阅了文化含量高的期刊《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等,师生定期交换阅读心得,学生翻阅我所作的阅读笔记心灵受到了震动,如饥似渴的阅读老师读过的课外书,模仿老师的做法,也写过动人心弦的体会,请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陈力写道:冰心的散文清新婉丽,文采照人,那“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博大情怀,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灵。 席慕容的散文,抒写生活的甜美,往事的惆怅和时光流逝的迷惘,像菏像柳,柔美飘逸,温馨恬淡,那是一个诗情画意的爱者的世界……
王桂林写道:阅读有时会意想不到的唤醒心灵中的某一段生活感受,一种倾吐的欲望,一些等待完成的感觉,涌上心头,就像花朵邂逅季节般自然,拿笔就写……
让学生沉浸于文学营造的纯净的世界里,让文字的柔美之光浸润着学生,那是一件多么崇高的美差!
四、开展语文游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正是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变化阶段,无论是思想、学习、生活、心理都有一个大转折,刚进校时,作文还有一点小学的资本,到了初二本钱用得差不多了,加之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作文便无暇顾及。再加上生理的变化,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安,认识上的混乱,学生对老师的命题作文无话可写。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变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高耗低能的泥潭,我认为,学生作文要提高,必须要解决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除此以外,还须解决“有米难炊”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开展语文游戏系列活动,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
“语文游戏”其实就是课外活动,以游戏形式来“玩”语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易于学生接受。他们也乐于参与,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学语文的心理负担。游戏得开开心心,玩得快快乐乐。我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现状,开展了“十个一”语文游戏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谓“十个一”语文游戏活动,即: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练一页钢笔字或毛笔字,即兴演讲一分钟,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日记;每周:学唱一首好歌,记一条名言警句或诗文佳句;每月:精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办一张手抄报;每期: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发表一篇优秀习作。
“十个一”语文游戏活动内容具体,且丰富多彩,涵盖了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和发展,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先说“练字”:写好字是语文学习基本技能之一,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反映。我要求学生每天练一页钢笔字或毛笔字,节假日也不间断。坚持下来,有些学生练的纸足有两尺来高,学生的作业本上再也看不到龙飞凤舞的笔迹了,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练好字是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即兴演讲一分钟: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当前,在中学里普遍存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越怕当众发表见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口头表达的机会。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课前进行一分钟的演讲训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去思考问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的能力,为书面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一篇百字日记:这是课外练笔的好形式,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每篇日记都要有标题、有内容、有中心,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不同于课堂作文,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下畅所欲言。如今写百字日记已成为学生每天必作之事,他们以此为乐,行笔如云,写出了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佳作。
学唱一首好歌:歌词就是一首诗、一篇优美的散文,再配以音乐,能陶冶学生情操。我每周安排学生选出一首好歌到班上教唱,既活跃气氛,培养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又可以驱赶一天的疲劳,同时学生在欣赏中又得到了教育。如《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能鼓舞士气;《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对于时下网络、电视里的流行歌曲,也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看它们的品味如何,要有所取舍,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
记一条名人格言或诗文佳句:名言警句或诗文佳句带有哲理性,具有启智益能,振奋精神的作用,学生常以此为鉴,把他们贴于课桌上,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不但有益于写作,更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精读一本好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同时,文中健康的主题、典型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文彩、精妙的结构,均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可以锻炼学生剖析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
办一张手抄报:每月每人自编一份手抄报,自己创作,自己排版,自己抄写,自己当主编,图文并茂,色彩并重。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其实就是课外采风、采访活动。这是深入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好机会,一方面可以了解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可以熟悉生活、体验生活,积累较多的写作素材,报道新人新事。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能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发表一篇优秀习作: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均要在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班刊、校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受到成功的鼓舞,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能力和身心素质。
实施“十个一”语文游戏活动以来,我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有些学生能在30分钟内写出500字的文章,20%的学生能即兴作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语文成绩也上了一个台阶。
综上所述,我粗浅的认为,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就一定能走出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它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会执着地艰难地向前,做作文教学长河中一艘不系之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