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运用
关键词:创新 教育 原则 运用
思想政治课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主要内容,有着极强的理论、现实性和教育性。这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及学会做人的基,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求。所以,创新必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懈追求,也惟有创新,才能让思想政治课焕发生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乐学的氛围中达到教育教学的的目的,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拟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在把握学生“需要什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能做什么”的闪光点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参与;在掌握学生"缺少什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浇灌。使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特长的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达到“大有大成,小有小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所有学业都懂、看法一致的问题不讲,对部分不懂或意见有分歧的问题,通过讨论或自由辩论,相互启发,在互相影响,意见逐渐趋同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仍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课后再与老师交流甚至辩论);对绝大多数或全体学生都不懂的问题,则通过典型事例层层深入诱导,最后达成目标。
二、动机性原则
所谓动机性原则,是指在创新教育活动中,老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理解自身学习的目的以及各种知识的价值是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的心向对创新学习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具有深入、牢固掌握知识的动机,“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新知识采用深层框架式编码,高质量地进行精加工,并将新知识组织进入原有知识系统中去,从而能更有效地长期储存和提取;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动机,则不利于长期储存或保存”。可以这样说,“情感是关于世界上所发生的对人类具有意义的事件的信号系统,情感的信号和调节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活动的动机,从而产生追求某种目标的意向和欲望。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重视培养人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极大地推动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形成,也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个性化原则
所谓个性化原则,是指在创新教育活动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自信的、有所疑的审视社会。不是人云亦云、随大流,也不是“墙头草”两边倒,而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强调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的品质和风格。爱因斯坦曾说:“无论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尤其是心理优势,使学生借助自己的性格、能力、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促使其独立人格及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提问、活动、作业中、老师就要各施各教,适时点拨,开启心智,不可简单粗暴。
四、民主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工具,构建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不同,在平等、友好、和谐氛围内通过讨论、争辩或其他方式协作学习,每个学习者才能互相影响,扩大思维的自由度,从而使知识的建构更深刻全面。对此,教师要努力转换角色,克服绝对“权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以导演、演员、主持人等身份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建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包容学生问及老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探索,并通过假设、列举、归类、比较、组合等形式,在同学们之间平等交流暗示指导,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做到敢问、善问、会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判断、调整自己学习方向和目标,学会用各种手段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效果反馈不仅提供给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能有效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强劲的学习动机,学生能从中检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其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和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恰当采用成功反馈,一是反馈要及时,二是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一),扩大成功感受的范围和对象,以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三是要注意随时反馈与阶段性反馈相结合,形成可以多种化。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