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中学物理教材特点和教学反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9864 日期:2024-03-04 来源: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物理教材结构和内容面目一新,为了尽快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物理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本文针对新教材特色和与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谈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当前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了能更快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教师先了解教材知识结构,思考编者为什么这样排序?然后再阅读每章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挖掘渗透其中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便于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提高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材结构和特点
  翻开“科教版”物理必修教材,给人感觉是:面貌焕然一新,色彩鲜明,错落有致,图文并重,精美有趣,章短节少,栏目齐备、层次分明,给人一种物理美的感觉。
  (一)教材结构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分为两个模块,即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为经典力学知识,它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技、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一些章节顺序发生了调整,比如以前高一物理第一章是静力学,第二章为运动学,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不进去,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现在这两章顺序发生了互换,由于物体的运动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比较直观,从而让初高中物理有较好的衔接,实现难度的平稳过渡。
  (二)教材特点
  (1)展现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挖掘物理学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的联系,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事例带进物理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物理,物理就在身边[1]。教材不仅在每章的开篇都有很精彩的导入设计,而且在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中,也都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引导,如“摩擦力”的引入用了“小鸟衔蚯蚓,大力士拉车”等现象;“牛顿第三定律”的引入用了“在水中游动的鱼”,而在介绍“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时,解释了大树和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增高,黑犀牛为什么骨骼特别粗大的原因,运动学中“走向社会”栏目“对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等。这些都是身边的事,能引起高中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好奇心,同时又能做到学有所用,现学现用。
  (2)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每章都有探究式实验,每一个结论或定理都由实验探究得到,比如通过探究“弹力与弹簧绳长的关系”得到胡克定律,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最终得出f=μN,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引出牛顿第二定律F=ma等等,而这些在以前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很少积极主动思考,教师也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实验操作也是学生按照课本事先写好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直接操作,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充分,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学生很难成为知识的创新者。
  (3)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化。
  新教材穿插了“观察思考”、“活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栏目,整合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让所有学生都能最直接的体验物理知识和规律。通过许多人未能穿越大沙漠示例引出确定位置的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展示“货轮起航、火箭发射、蜻蜓飞行和汽车行驶”速度变化快慢引出加速度,用“人提水、斧头劈树桩”讨论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用“运动员举杠铃,人坐滑梯,弓箭射出”引出功的概念等等。除此之外,每节后都安排了“发展空间”模块,介绍与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二、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一)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突破
  实施新教材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很多的规律和结论需要学生自己得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协作者。让学生在活动中“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活动中“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学习物理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体现新课程宗旨。
  (二)高中物理教学更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2]。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一方面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另一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vt=gt,得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终的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实验才能理解其意义;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几个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去做调查研究。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三)教师要从专业基础和教学策略上不断反思,尽快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
  (1)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强化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3)多进行听课活动,勤写反思笔记。
  教师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反思笔记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虽然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峰.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的新特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6,(16)
  [2]何伴寿.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