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论文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从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求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养成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只有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氛围。
虽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此重要,但在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下,语文常常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我们倡议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时,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方面,由于数、理、化练习多、负担重,学生课余很少有时间把精力投入到语文学习上,于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工作只能放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逐步完成的。那如何才能既不耽误教学任务,又能多搞些兴趣活动寓教于乐呢?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利用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另一方面,除了在课堂教学以外,老师一般不与学生接触,那么又能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导读教学法
作品背景介绍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对作品背景理解不透,学生在学习时就很难吃透课文,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给学生讲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红军到达陕北前后的情况及红军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抗日。学生们在我熟练而生动的介绍中了解了这首词产生的历史条件,无形中又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 语言法
教师言行的幽默兴趣化,这一点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也是课堂上与学生成为一体的、最基本的前提。当然这种言行的幽默要掌握一定的度,这涉及课堂的组织管理,而这个度却是视不同的班级整体水平而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优化分配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实现最优化分配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是最可取和可行的。
三 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新知识时,联系已学过与之相关的科目,对比、参照、借鉴,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内容。我在讲授《死海不死》一课时,就联系借鉴了很多相关科目知识。在介绍死海地理位置时,先向学生介绍了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了死海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就讲明了死海形成的条件之一:地形条件。接着又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把死海成因讲清楚明白。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一看便知,如再单纯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们聚精会神听我介绍地理、物理、化学知识时,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课文的大部分内容,等他们再看书时就一目了然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 互动教学法
教学时融入课堂,与学生融为一体,构建和谐、活跃、敢言的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设计教案到课堂实践,我都追求将自己融入其中,避免成人思维的干扰,从语言及身体语言上力求实现童趣化,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 课堂提问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提问、回答。教学时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学生的顺序进行。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2)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相互提问回答,并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消除了胆怯的心理。
六 情境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可把收集到的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置身于园林的山水、亭台楼阁之间。同时还可以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演讲和表演课本剧。很多文章如果让学生上台演讲,无论是对演讲的学生,还是对演讲者本人都是寻找感情突破,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孔乙己》《范进中举》等都是编写课本剧的好材料。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时,同学们也许会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一定会深思,会同情,甚至伴着潸潸泪水;当“范进”疯笑着说“我中了,我中了”时,对封建知识分子丑恶嘴脸的厌恶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生动、真实的情境,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总之,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弱点及优点,对症下药。在教法上认真探索,多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霍懋征.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