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基础计算教学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尤其是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计算只有放在实际的情景中才会使学生有计算的冲动和要学习这种技能的迫切感。因此,将教材中的计算教学赋予生命,使其活起来。
在学习“九加几”中,将运动会场景变成夹花生比赛,学生的热情高涨,要知道哪一组胜利了,必须要通过计算,无形间突出了计算的重要。学习“元、角、分”后,在班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实际应用所学到的元、角、分知识。在开放应用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搞清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克服了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建立模型,鼓励算法多样化
计算本身是枯燥的,计算过程也比较抽象,所以,直观的操作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提高动手能力是很好的帮助。计算教学并非通常误解的机械重复运动,学生进行计算操作是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什么叫不够减,什么叫退位,如何计算,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动手操作小棒,就能化难为易,弄懂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例如,23-7 怎么算?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 根小棒(2 捆各10 根,加上3 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7 根,想一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已会发现从散开的3 根中减7 根不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
(1)将2 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 根,与散开的3 根合起来是23 根,从23根中直接拿走7 根,剩下16 根。
(2)从2 捆中拿出1 捆打开为10 根,从10 根中直接拿走7 根,剩3 根;把这3 根与剩下的1 捆零3根合起来是16 根。
(3)将2 捆中拿出1 捆打开为10 根,再与3 根合起来为13 根,从13 根中拿走7 根剩6 根,最后与一捆合起来是16根。
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别将自已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
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算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了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这一新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才是实施算法的多样化教学的具体行动。算法的多样化,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算法,提高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会观察,挖掘知识间的逻辑性
很数学题目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有的内容是学生学过的或者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学起来不觉的困难,又能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其中口算和估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出示“6×50=”,请学生回答,并说明算理;接着出示“6×500=”,请学生回答,并说明算理;最后出示“60×50=”,“60×500=”,请学生观察,继而探求解答的好方法。
四、重视口算,为整个计算学习打基础
口算方法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口算正确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如计算352-98,可向学生讲清算理:因为减数98 与100 接近,所以先用352-100,算完后应该用252 加上2 得254,这样减整加补减小了思维的曲折性。计算20×5×25×3×4,可向学生讲清算理: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25 和4 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再把20 和5 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然后再把100 乘以100 得10000,再把10000 乘以3 得30000。每个题都讲清思路,说明算理,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抓好口算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授新课前,可坚持用5 分钟时间进行口算基本训练。这种课堂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这种训练要有的放矢,有计划、有安排。比如讲“整数加减法”,可安排100 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进行训练,先练整十整百的,再练错位、进位的。讲“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讲“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
另外,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运用口算簿、运用口算卡、指名口算,或者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也可以进行听算练习,教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教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计算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师生能乘着课改这阵东风,悟到其中的真谛,培养出真正会用数学的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